01
曾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篇短文:作者在上大学的时候,曾经选择了一门叫“存在主义”的公选课。当时的老师曾对他们讲过一个关于“仪式感”的理论,大意是:
“世界是没有秩序、混乱且毫无规则的。人生在世,就像在漫长的看不到尽头的河流里漂泊,时而平静,时而波涛汹涌。不知何时,就会被卷入深深的海底。所谓仪式感,大概就是河流上建造的小灯塔。灯塔是灵魂,是寄托和希望。也许在措手不及间,会吹来一阵风,将灯塔全部吹熄。但我们还是在创造,为每一个普通的日子和动作,标定它背后的精神内涵。”
这段话,真的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02
在现实的生活中,作为父母,我们总想要给孩子最充足富裕、最幸福洋溢的生活。为他们洗衣做饭,给予他们最好的教育,买他们最喜欢的东西。不停的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不断委屈自己...
但是,为什么孩子还是那么难以管教、没有规矩、不懂秩序?我们奉献的全部的爱,为什么不能换来他的贴心?如果是这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缺少了这样一个环节的教育,那就是“仪式感”。
仪式感,它存在于各个领域,它没有具体的定式和形式,但它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如果将其具象化,就是我们过得每一个中国节日,我们自发举行或被动参与的每一个仪式,我们每一个在生活中习惯性做的事情或者标志性的动作,这些所带来的内心的感觉,都是仪式感。
用法国童话《小王子》里的话说,仪式感,是让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曾经碰到过这样的一位妈妈,在她的生活里,充斥着满满的仪式感。每天清晨,她都会在孩子的床头边换插一束新鲜的花。在孩子起床的时候,吻他的额头。每周周末晚上,教孩子做一件手工艺术品,即便孩子做得很粗糙、丑丑的,她也会将其放在柜子里,珍藏起来。
大到过年过节过生日或纪念日,小到孩子受了表扬,考了好分数或丈夫升了职,她都会操办一场场小聚会、小仪式,为每一个幸福的点滴和欢呼和喜悦。没事的时候,总会自顾自的挑一个所谓的好时刻,向孩子和丈夫,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而表达的方式,有时候是几句话,有时候则是一个长长的拥抱。
她曾说,生活就像江河,每一滴通过努力聚集而来的小水滴,都需要被温柔铭记。
毋庸置疑,这位母亲的家庭一定是幸福美满的。而这种“小确幸”,源自于她从未放弃过的仪式感。经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家长,可能表达爱的方式都很含蓄。但对于爱,只有充分表达出来,才会变得真切和实在。只有你去教孩子如何表达爱,孩子才会用爱来呼应你。
所有的仪式感,都是人类的一种灵魂的消费。毕淑敏曾说过,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负责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一个意义。你若给予生活仪式感,生活便会以美感报之。
04
我们的每一天,都在抱怨孩子不懂规矩、不明事理、嚣张跋扈、不够严肃认真。可有没有想过,我们是否应该给他们创造过那样一种环境,身临其境的让他们感受到触碰心灵的震撼或感动?
教育的最高明之处,不是言传,不是身教,而是充满仪式感的境教。
在音乐之都奥地利,在父母带孩子去听一场音乐会之前,都会让所有人穿上礼服,临行前告知入会仪式等,只有这样一种重视感的存在,才会让孩子们觉得它很重要。听的时候才会更集中,更容易产生代入感。在强烈的心理暗示下,进而调整自己的言谈举止,直至和当时的身份达到最佳的融和。
而在生活中,有件事情家长们一定经历过,就是开学时,父母会与孩子起来把发下来的新书包上书皮,写上名字,有些家长还会为孩子设计书皮。然后将书和文具整理好,装入新书包里。
孩子第二天会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开开心心的去上学。第一堂课,孩子们会拿出铅笔,认真工整的在本子上写每一个字。这何尝传递的不是一种仪式感?让我们因此对严肃的对待学习,并对知识产生了敬畏。
而对于从小缺乏仪式感的孩子,他的童年记忆中一定会有一块是空白的,也许是少了一些惊喜,也许是缺了一些感动。
所以,不要再忽略孩子的毕业典礼,不要再怕麻烦而取消与孩子一起出游的计划,不要小看一顿精心摆盘的早餐,不要忘了和孩子拥抱,互道晚安...有人会认为这是穷折腾,但正是因为这所谓的,一次又一次的穷折腾,让孩子学会了感恩和尊重,收获了自信与坚强。
05
世界本混乱不堪的,是仪式感,让我们的小家庭充满温暖和信心、严肃和秩序。对于家庭教育来说,仪式感带给孩子的力量不容小觑:
1.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良苦、家庭温馨。
2. 增进亲子关系,维系家庭纽带。
3. 孩子会向往生活,活得精致不平庸。
4. 为孩子注入勇气和安全感。
5. 给予孩子信心和一定的认同感。
6. 让孩子铭记成长中的所有乐趣。
7. 让孩子找到契机,拥抱新的一切。
8. 让孩子学会尊重,懂得世界的秩序。
仪式感不需要繁文缛节、大费周章。它就像是在咖啡里简单的加一块糖,就能让孩子的生活充满色彩。当他在未来走进社会,受到打击的时候,想起曾经家庭的点滴,心里还会腾起一股暖流,然后擦干泪水,坚强的继续走下去。
如今,春节马上就要到来了,我们何不趁着过年,陪孩子做几件有意义的、充满仪式感的事情:
1. 无论孩子是否了解,请重新为他讲述一遍“年”的意义和习俗(可辅助故事书、绘本)。
2. 打扫屋子卫生、贴窗花、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所有过年的事情,都需要孩子参与其中。
3. 让孩子自己根据想象,画一幅关于“年”的画像,看看他心中的年是什么样子的。
4. 拍摄一张全家福,冲洗出来,裱上相框,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
5. 与孩子共同做一个年终总结,比如长高了多少;新交了哪些朋友;新学了哪些生活小知识;读了哪些书,后面再附上新年愿望和计划。
6. 每一次走亲访友,每一次的聚餐,都要与孩子碰一下杯,并将祝福语送给他。
多些仪式感,多一些用心。让平淡如水的生活,激起些许波澜。帮孩子把“普通版”的人生,活成精致的“典藏版”,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修行。
试想,在未来的某一天,当孩子想要回忆起自己的家庭,以及他所经历的生活的时候,脑子里却一片空白,什么都记不起来,那才是真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