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于凤凰读书处读到了鲁迅先生旧作《世故三味》,颇有些感慨,随手回了一句:当写一文,与先生遥空一和。及至发现后台凤凰回我‘如有故事,可投给我们’时,竟不禁笑了。也罢,想必当年先生写此文时,未必不喜欢后人与他隔空相和,就且写些文字以作一乐。反正知道先生也不会从下面出来骂我的。
说到世故,鲁迅当是最不通的一个了。放在盛世,以先生的性格文字,必然会被骂作“Loser”的,正所谓满腹牢骚,百无一用。君不见天天于网上抱怨房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比比皆是? 而放在危世,先生的下场必然是要被排挤的,一是象先生这样的书生会把事情越搞越乱,毫无大局观念;二是就算百姓也未必会买先生的帐,那明末的袁督师可不就是例子?
须知世故二字,可无厘头地解释为世界是现在这样的缘故。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更是自古有之了。先生有提到很看不惯有人污蔑“某女学校的学生,是可以叫出来嫖的”,可那到底是不是污蔑也未可知。反正现在,非但时有学校女生与之相关的新闻,就算是某女生意外被辱,也会有众人埋怨她说:穿的太暴露,活该。如果先生知道,可不会就要气煞了。
先生貌似自诩为“知世故而不世故”,可不正是不知世故的表现?知了世故,而不去世故,不但会被视为异类自己心里很苦,如若表现出来,甚至可能招来众人唾弃的,而事实是他自己就写文说了的。而放到现在,如果先生见到有女子被当街痛殴打,前去劝阻,更有可能会被旁人骂为乱管闲事的。您怎么知道,那女子是不是开车强行并了线,或者是不是一个第三者?而更有意思的是,这根本不取决于先生自己的判断,甚至是亲自的调查。在遍地网络的现在,事情的对错,绝不是普通小民所能涉及的了,只能由强大的舆论说了算,而且这舆论已经如此的“民主和自由”,各种事件的是非曲直,完全可以在这舆论下反转,再反转,再再反转。
可见,自先生那时开始,经过无数先贤的奋斗,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幸福的自由的年代了:不再被权力所左右,也不再为无处呼号而困惑,虽然你的呼号会很快淹没在网络的汪洋大海中。当然,你可以“世故”地寻找舆论的帮助,而你所需要直指的对方会不会寻找舆论则无从可知了。
可我想,先生可能会于这幸福的年代里无所适从了。因为,先生甚至不知道哪个才是真实,哪个才是需要先生帮助呼号的对象。先生或许欣喜于现在的“民主与自由”,生怕退回到曾经的“世故”年代;但先生或许更难于适应现在的变换莫测的“世故”。
更民主自由了?还是除了一个世故,又有了另一个世故?国人向来不懈于创造世故的。
杀人者,未必是坏人;受辱者,或许是自取其辱;扶老者,没准就是肇事之人;花容者,还真未必就是女儿身。善恶美丑,真假是非,都已大乱,需重新来过。而有能力定义这些的,则是掌握话语权的“识世故”者。可先生如果去追问,恐怕还真难找出个张三李四出来。
鲁迅先生是幸运的,幸好生在了那个年代,可以“知世故而不世故”;如果生于现在,甚至连什么是世故都无法知道的了……
更遑论要为了什么而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