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孔子,想必世人多有了解,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我们家喻户晓的《论语》便是由他的弟子根据孔子与弟子们的言行和语录,在他去世之后整理编写的,被世人奉为儒家之经典。
孔子的思想不仅对中国,乃至对世界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那句脍炙人口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如今仍写在联合国总部的大厅里。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孔子的主要思想。
01 “夫子之道”现代人最缺少的意识
孔子的仁爱、忠恕、礼乐、伟大、神圣……不言而喻,人们读《论语》等经典,因他的丰富多面而迷失,人们猜不透或把握不了孔子是何许人也。就连黑格尔都曾说,《论语》讲的不过是常识道德,毫无特殊。更有甚者,在注解《论语》时,不能体会“时代烙印”的偏见,连“小人与女子难养也”都认为有其道理。
其实,仔细品读《论语》的人都知道,孔子从来不回避跟人谈论自己,我们完全能够从他的一言一行中了解孔子其人。
比如《论语·述而》中描述: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为什么不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呢。这个回答,正表明了孔子是刻苦的、勤奋的,也是独立的、精神的……
再比如《论语·公冶长》中说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这段话说的是花言巧语、装出来的和善和过分地恭敬,在左丘明看来是可耻的,我也认这么认为。而那些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装作友好的人,左丘明也认为这种行为的人可耻,我亦如此。孔子通过对左丘明的赞同,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即做人要正直、坦率、诚实,不要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在《论语》中诸如此类的表达非常之多,从这点我们能看出来,孔子根本不回避谈论自己,因为他知道自己、了解自己,他是认可自己的。
就凭此一点,可见孔子跟我们一般人的态度正好相反,一般人的经验是评论别人头头是道,一旦提及自己就避之不谈,正如鲁迅曾说,人们很少能够正面地“解剖自己”。
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孔子高于常人的境界,反观自己,是否如孔子般对自己负责,有着“认识自己”的修行和人格期许?什么时候我们也可以在谈论中做到“夫子自道”,甚至不无骄傲、大傲若谦呢?
02 万古不衰的经典人生原则
孔子在晚年对自己做了极为精彩的人生总结,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我们耳熟能详,但却鲜有人意识到这段话已从个人的经验中抽象成为历史或人性的参照,更少有人将其跟自己的人生相对应。一旦做出这种对应,我们将会看到自己的生活处于何等荒诞又矛盾的境地。
对比现如今的十五岁学生,还都在父母的羽翼下玩耍或被迫学习,能够“志于学”的真是难能可贵了!再说“三十而立”,有些人别说“立”,能不靠父母支持,独立生活就是好样的!多少人几十岁了还在“啃老”呢!
那么,“四十而不惑”,又将是怎样的局面?孔子说的“不惑”指人到中年仍坚持理想不动摇,而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社会的中年阶层似乎是不及格的呀!很多人在这个阶段放弃了年轻时的理想,还给给自己找了诸多借口,“认命”了、“就这样了”成了他们的口头禅。鲁迅也因此说这些中年人是会“做戏的虚无党”。
……事实上,不必一条条地对照,我们只需以这样好的人生准则来时刻检验自己,不断地以之做对比,来了解自己的人生是否及格?从而敦促自己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已然相当异于常人了。
比如很多人都知道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随身携带《论语》,他曾说,他一生都在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的很多教诲一直在为他指引方向。或如曹雪芹的朋友曾说他。“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
03 学习,也是有层次的
我们知道《论语》并非孔子自己编写,而是他的弟子和再传的弟子们编辑的。但开篇为什么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时隔多年,弟子们想起老师的教诲时,首先想到的是老师在学习方面给予他们的教诲。
其实孔子平时教导弟子仁、孝、礼……有价值的道理非常之多,但学生们仍然觉得老师在学习方面才是他们最好的榜样。
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的学习意志强大,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说,早晨知道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呀!而这里所说的“道”可不是我们理解的“道理”或者“事理”,它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
孔子要表达的是懂得了仁义的道理,不惜用生命去实践它、捍卫它。
可见孔子对学习达到了一种如痴如醉的状态,所以直到晚年还在不断的学习,“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的学习境界与我们常人尤其不同,尤其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孔子认为周围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现代人多崇拜权威和名人,对周围的人多半瞧不起。
孔子对待学习的严谨态度也是跟我们有某种本质的不同,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然而我们当中有些人为了名利,想办法给自己贴上各种光环标签,造假学历、假文凭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可见,学习,是有层次的。我们看似最简单的学习,跟孔子的学习比起来都有绝大的不同。
那么读《论语》、读孔子,就要求我们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看看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向孔子学习,因为他为我们做出了极好的示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都给我们指明了读书、学习的真谛。
孔子曾被人嘲笑“丧家之犬”,但他却不以为然,随时随地的学习足以使他充实幸福了,这就是非寻常人能够理解的人生态度。
孔子勤奋光辉的一生,不在他说了多少深刻的道理,而是他的一言一行被传承下来,造福于世人,感动了千秋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