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我们听到的未必是真的,我们看到的难道就是真的吗?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看到的太阳是什么样的,我们又会如何向一个盲人描述太阳,当我们自认为描述的很真实很形象,也许盲人也未必就能感受到和你描述的相同的太阳,因为他的世界和你的世界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一本书叫《小王子》,作者完全用小孩子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开篇作者叙述了一个童年经历,他画了一幅画,大人们看是一顶帽子,而他想画的却是吞了大象的蟒蛇。。。
结尾“任何大人永远不会明白这个问题如此重要”,也许大人看到的世界和孩自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电影《一一》,里面洋洋是一个奇怪的小男孩,他爸爸教会了他用照相机,他就拿照相机拍别人的后背,最后大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因为你们看不到啊,所以拍给你们看。
也许导演想借孩子之口告诉我们我们永远看不到事物的两面。
我们究竟应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大话西游中至尊宝死去后,他对观音大士说“他死去后,开始用心眼去看这个世界,所有的事物,看的前所未有的清楚”,当时觉得这句话特别有道理,但我并不明白如何用心眼去看事物。
后来看到心经的一段话“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大概知道了什么是用心去看世界。
最近又读了陶渊明的一首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陶渊明的世界里什么才是“真意”,也许不辨便是真意。。。
最后引用红楼梦的一段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大家自己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