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于本职工作的尽职,围绕本地德育工作开展心理学辅助手段研学交流活动,结果准备了好几天天,参加的人寥寥无几。不组织吧,人家分管领导又有点意见。到底是走走形式就行了,还是要做就要立足实际解决问题?总而言之,政策上模棱两可、边缘对待,经济保障方面踢皮球似的。
最让我纠结的问题就是,到底是等学生出了大问题才临时干预,进行突击性心理健康大排查,进行大面积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能挽回损失吗?还是防患于未然,系统性地做好常规辅导?
正因为各学校里推荐来的问题孩子多,而且问题严重,才专门组织各学校心理老师研学探讨,结果支持力度令人失望。也许只有偶然请来的大咖们 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吧?
参会的几位心理老师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些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