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陆续看过一些育儿方面的书,从最初的术,到现在的道,想法发生了不少转变。仔细整理,发现看过的资料中,不错的有很多:
书
术:《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道:《Unconditional parenting无条件养育》,《Gardener and carpenter园丁与木匠》《魔鬼老大,天使老二》《反脆弱》
文章专栏
熊莹:99%的妈妈都忽略的最重要的育儿法
张旎:如何让孩子在未来更有竞争力?
何帆读书俱乐部:解读《教养的迷思》《四种爱》
视频
纪录片《人生七年》,TED 《what do babies think宝宝在想什么》,TED《How to raise successful kids — without over-parenting正确的教育方式,是避免过度呵护》
众说纷纭,我在这里自问自答,整理自己的想法,尝试从其中找出我自己的版本。
养育是什么?
父母养育孩子,养育包括抚养和教育。抚养身体,教育心灵。爱护他,保护他,帮助他,确保他身心健康。
养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抚养他,是为了不久之后他能够自食其力:教导他,是为了不久之后他无需父母的教导。在如今这个社会上生存很容易,物质丰富,很低的收入就能吃饱穿暖活着。虽然能活着,但是这种生活很脆弱,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养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帮助孩子成长为健壮的抗打击的(robust)、有韧性的(resilient)、适应能力强的人(adaptable ),从而能在将来活出个人样。
养育的基本心态是什么?
抓住最重要的事情,其余的不必太操心。人的时间有限,注意力有限,耐心有限,总是把心力用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很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什么是芝麻?
随着时间推移,他自然而然能够掌握的事情都是芝麻。比如吃饭穿衣,吃饭时多吃一口还是少吃一口并不重要,饿了自然就会吃。不爱吃菜就不吃菜,总有别的方法补充。至于说话走路上厕所,哪怕慢一点,他早晚能学会,不必为此着急焦虑。
对于已经学会走路说话的孩子,父母可能会着急让他识字,数数,背唐诗。我看过一个视频,在家长的训斥下,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在哭着背乘法口诀,说“三五…三五…太难了,我永远都记不住这三五…”。乍一看孩子很可爱,视频很搞笑,看视频的大人可能这么想,但是视频中的小女孩不见得这么想,她的泪水是真的。有脑科学研究表明:孩子6岁以前,大脑并不适合背汉字,主要任务是玩和学习周围的人和东西。六岁以后才适合学习汉字和数学,过早开始学等于拔苗助长。其实小学生学的这点知识根本不叫事,小时候先把大脑养好,将来一发力,很容易就能轻松赶上来。不用相信打基础之类的话,一年级能有什么基础。
什么是西瓜?
在养育上,什么是最最重要的?
安全最重要,要时刻防止意外伤亡,比如窒息,摔落,烧伤,溺水,中毒。稍微了解一下就会知道,厨房和卫生间对婴幼儿是危险的地方,要特别注意,防患未然。美国儿科协会的育儿百科上更是说到:“永远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卫生间,即使是一秒也不行”。因为让人心痛的悲剧都发生在一瞬间。父母不可能一直看护着孩子,主动培养他的安全意识就很重要。有一个英文视频很有趣:《蠢蠢的死法Dumb Ways to Die》,不妨看一下。
安全之上,父母还应该做什么?
一、 给予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养育》对这一理念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孩子都是无条件依赖自己的父母的,可是父母都是无条件爱自己的孩子的吗?未必。当孩子行为不当,需要父母来制止或者纠正时,依然能满怀爱意的去为孩子考虑其实很难。即使我们心里可能觉得一直都很爱孩子,可是在那一刻,孩子通过我们的表情、语言、行为根本感受不到我们的爱。当孩子感觉到安全自信且被疼爱时,他才能发展出健全的人格,甚至学习更好。
电影《垫底辣妹》里女主角的妈妈就这一个无条件爱自己女儿的典范,虽然是辅导老师的因材施教让学习垫底的女主角逆袭考入名校,但是妈妈对女儿持久的不离不弃的爱更让我感动。
二、提供是稳定富足温暖的环境。
《园丁与木匠》这本书认为孩子是一颗有无限可能的种子,至于是花草还是树木,完全未知。园丁的职责就是翻土、施肥、灌溉,确保土壤肥沃,拔草除虫,确保生态系统稳定。树干歪了可以扶,枝桠杂乱可以修剪,但是园丁无法决定树的种类和花朵的颜色,终归要让种子自己发芽,经历风吹雨打,茁壮成长。也就是说,父母的角色是: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富足而温暖的环境,任他自由地探索,茁壮地成长,他在这个环境中有无限的可能,父母无法决定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同意这个理论,那就更不必为育儿焦虑,父母能给予无条件的爱,给予安全稳定富足温暖的环境,当孩子要出门时,我们给他们准备好路上需要的行李,这就够了。
更具体点,父母还能做什么?
有了上面的基本心态,总觉得还不够。在日常的生活中,精力充沛的父母总是能够做点什么的吧?比如教孩子一些具体的能力:自制(管理时间)、专注(管理精力)、耐心、讲理、独立思考,善待他人,等等...这些好词可以一直罗列下去。
关于教,我相信下面两点。
一、 干预的影响小
父母对孩子的直接影响很有限,因为孩子不见得会按照你说的来。他天生是主动的“学习机器”,他从不被动接受,他善于察言观色,会主动地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解读判断,而父母根本无法有意识地控制这个过程。就像任何人都会讨厌父母干预自己的生活催着结婚催着生孩子一样。对孩子进行控制干预不但无效,甚至还会有反作用。
二、榜样的力量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父母能做的有很多,因为父母是孩子最近的榜样。孩子耳濡目染,有样学样,虎父无犬子。所以你希望孩子养成什么样的习惯,你就先去做,孩子看到了自然会去模仿。你是个什么人,比你说什么重要得多。行胜于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让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有很多,我最看重三个:阅读、运动、休息。如何让孩子培养呢?自己以身作则,手头一直有本正在读的书,有一项喜欢的运动,保持有规律的作息。如果还没有这些习惯,就逐个开始养成,只要开始了就不算晚。在家庭教育里,我觉得这是父母能做的,也是值得做的。
总结一下,育儿即育己,我现在更加理解了这五个字背后的含义。我们努力去做更好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亲自示范给孩子看,一个人如何从笨拙到熟练,如何不断成长变得更好。说到底,我们能管理的只有自己而已,孩子嘛,古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目前是纸上谈兵,下次再写,可能就不是读书心得,而是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