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君子:《论语》务实(《述而》篇第七)

《述而》篇第七

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孔子说:“只传述旧有知识而不创造新的,相信并喜好古代文化,把我比作老彭吧。”

孔子所指的古代主要是周代。孔子虽然说自己没有创作,但事实上经他传授的周代文化,确实有他本人的创作。他在学术思想上提出“仁”,在实践中开创教育改革……都是在他在继承传播周代文化的过程中创造的。

所以,只要有传承中就会有创新,怕的是失传。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记在心,学习不厌倦,教导学生不疲倦,这些对我有什么难的呢?”

勤学,不断地学,教导他人学,这是孔子的写照。也应当作为每个人的努力方向而自勉。

学习之所以不会厌倦,因为本质上学习本身就是目的;教诲他人之所以不会疲倦,因为教育他人学就是使命。儒家可贵之处就在于强调学的重要,并且终身学习。

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说:“品德不培育,学问不讲习,该做的不能去做,错误不改正,这是我担忧的。”

这是日常应做到的,需要每日自省,在每日的自我检查和督促中落实儒学的人生观。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孔子闲暇之时,放松而舒畅。

寥寥数语记录孔子闲暇之时的神态样貌,难能可贵。孔子平时并非板着面孔一副学究的样子。相反,在休闲时,他表现得悠闲舒适,自得其乐。纵然有艰巨使命在肩上,也不妨碍片刻的休闲。孔子的生活艺术,也值得我们学习。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说:“我已经衰老了!很久没有再梦到周公了。”

孔子年轻时一心推行周公之道,所以经常梦到周公。年老了,感到推行周公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所以也很少梦到周公了。

孔子用梦境感慨年老而梦想难以达成。人之常情,孔子也是如此。关键是感慨之余,还会继续抖擞精神。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说:“大道作为志向,德行作为基础,仁作为依靠,娴熟掌握六艺。”

这是孔子的课程体系,也是人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知识和行为要素。课程设计思想大概是,人生要有超越具体工作和生活需要的目标,在复杂的社会和事物关系中,需要有内心和行为的基本原则,具体的想法和做法不应违背人和人之间的仁爱,还要熟练掌握具体的技能和文化素养。

就人才培养的步骤则从具体技能入手,使学生有具体的才能,然后学仁,使学生展现仁的美好行为,进而具有良好品德,再进一步追求人生更高境界。

如果反过来,先说人生大道理,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够接受的。当代很多教育学习大约就是这样吧。

7.7 子曰:“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说:“凡十五岁以上,我没有不予以教诲的。”

孔子之前都是官府办学,孔子是开创民间办学第一人。真正有教无类,不用担心学区房吧。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经过自己思考还不明白的时候不开导,不到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教给他一个方面不能推知其他三方面的,就不再教他了。”

给人开导和启发的火候时机非常重要,当事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才去启发,给对方的帮助和震撼才是最大的。

举一反三是孔子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看当今教育,确实有差距啊。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在家有丧事的人旁边,从不吃饱。孔子在当日哭过,就不再歌唱。

这是孔子恻隐之心和情感的厚重。

快乐可以突然转为悲伤,但是悲伤不能突然变为快乐。情感的凝重、细腻就在于此。

7.10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颜回说:“有用我的时候,我就将推行大道,没有用我的时候,则深藏不露,能做到这些的只有我和你!”子路说:“先生如果有用兵打仗的事情,会和谁一起呢?”孔子说:“徒手与老虎搏斗,只身过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一起的。我一起的必定是遇到事情感到恐惧,善于谋划而成功的人。

有才能又能够判断时局,进退有据,收放自如,有机会就大展身手,没有机会就深藏功与名,这是乱世中的君子之风。

我想起我的一位老师,他留学德国学成归国任教,专心学术,不太考虑赚钱的事情。有一天说他要去赚点钱,因为妻儿假期要回国,他要陪同游玩。然后去德国公司从事顾问,短时间小赚一笔。不为钱所累,需要的时候又能够赚到,这大概就是今天的“行”和“藏”吧。

这一段很有趣地表现了孔子和学生的日常,以及鲜明个性。子路看孔子夸赞颜回,有些按捺不住,想表现自己,却有被孔子轻微地教训了一下。

7.11 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说:“如果富贵是可以求得的,那么即使是执鞭看门这样的低贱职位我也会去做。如果不可以求得,就追求我喜好的。”

有些事情不是追求就可以获得的,孔子认为财富就是其中之一。富贵不可企及,则表明自己追求的道与财富不符,那么就追求自己的喜好。

第一,孔子有更广大的追求和理想;第二,孔子并不偏执,将人生投注于财富这个单一目标;第三,孔子乐天知命,认为财富和学习不同,前者有很大的偶然性即“命”的因素,后者则更多的是自我的努力。

孔子对待财富的态度是和他个人相联系的,对比当代追求致富的国人和成功学的观点,每个人都可以对比后选择接受或者拒绝孔子的财富的因果观。

7.12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孔子慎重对待祭祀、战争和疾病。

祭祀、战争和疾病都具有未知性和偶然性。孔子以尊敬和慎重的态度对待未知性和偶然性,这是生存智慧。

7.13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很久尝不出肉的味道,说:“没想到音乐的乐趣能达到这个境界。”

孔子的艺术修养极高。孔子在欣赏音乐时,是处于将真善美统一在一起的精神境界中,是现代心理学家所说的“心流”或“高峰体验”吧。这种体验足以超越世俗的美味带来的感官快乐。

音乐等人文艺术对人性的修养提升至关重要,所以说“非人文不足以成人性。”

7.14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冉有说:“老师会帮助卫君吗?”子贡说:“是啊,我去问一下。”进到孔子房间,说:“伯夷和叔齐是什么人啊?”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说:“他们有抱怨吗?”孔子说:“追求的是仁,得到的也是仁,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子贡出来,说:“老师不会出面帮助。”

当时卫君陷入了父子争夺国君的争斗。冉有问孔子是否会出手帮忙。子贡没有直接发问,而是问孔子对伯夷叔齐的态度。伯夷叔齐二兄弟相互推让权力。孔子赞赏伯夷和叔齐,自然反对卫君的父子相争,所以断定孔子肯定不会帮助。

子贡很聪明,反过来问孔子也是很有意思的。主要是因为子贡知道孔子有坚守的原则,是按原则办事的人 。

7.15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简单的饭,喝冷水,曲臂当枕头枕着,快乐也在其中啊。不正当而来的富贵,对我而言如同天边浮云。”

在贫贱的生活中也可以体会到快乐。除了学习大道的快乐外,还因有明确的财富态度——不考虑不义之财,所以内心波澜不惊。

7.16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说:“再给我数年时光,五十岁开始学习,也可以没有大错误了。”

五十岁是古代认为是老人的开始,孔子人生态度积极乐观,认为即使老了开始学也不晚。

传统的断句和解释是“再给我数年时光,五十岁开始学习《易经》,可以没有大错误了。”认为孔子晚年爱好《易经》,领悟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命里等,强调了《易经》的“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知里”。这样的理解也未尝不可。

7.17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先生平时使用的语言是雅言,诵诗、读书和执行礼仪时,都使用雅言。

雅言可能是当时的国语。口头语言一直都是受教育的初步,也是接受教育程度的表现。

7.18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知如何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说:‘他为人是这样的,发奋用功忘记吃饭,快乐而忘记忧愁,不知道快要年老了,如此而已啊。’”

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孔子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而孔子一句话概括自己主要特点,跃然纸上,令人感动。这句话有三个特点:一是学,而是乐,三是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重视学,其终其一生都在发奋学习,这就是自强不息。正因为发奋学习,终有所得,所以能体会到学问和实践学问的“乐”。从困惑,到学,到乐,如此往复,不断提升,所以浑然忘我,以致于忘记年岁,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的学说是人人都可以学的,但不是人人都能够学成的,成与不成,就在于学与不学。

孔子本身就是我们的榜样!当以孔子的生活态度、生命方式去投入自己的生活中!

7.19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爱好古代文化,勤快地学习追求来的人啊。”

孔子再次直言自己不是天启神受获得知识的,而是在前人知识文化积淀的基础上,通过孜孜不倦学习得来的。

始终不要放弃学习!

7.20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不谈怪异、暴力、叛乱和鬼神这样的事情。

怪力乱神有可能有,也有可能是传言,但是难以判断真伪,更难以解释起原因,并非理性社会的必须。孔子难能可贵就在于始终保持理性精神,相信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时至今日,怪力乱神仍在不断被谈论,甚至被相信,并左右现实的工作和生活,只有奉劝敬而远之。

7.21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必然有我可以学习的人:选择好的而学习,其中不好的要改正。”

孔子好学谦逊至此!不仅是三人中必有我师,而且是“三人行”,表示三个人仅仅是偶然遇到,也就足够有可以学习的地方了。

“三”代指多人,为何二人不可?多人自然更能够辨别善恶优劣,从而减少盲目性。

7.22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tuí]其如予何?”

孔子说:“上天在我身上赋予了这种德性,桓魋能把我怎么样呢?”

孔子经过宋国的时候,在大树下与弟子讲习礼,桓魋要加害孔子,把大树砍伐了。弟子们劝孔子赶快离开此地,孔子说了这番话。当然,最后还是悄然离开了。

在灾祸面前能说出这样有底气的话,是由于孔子肩负的历史使命感使他具有超越个体的勇气和感应,以致于相信有些神奇的应验规律。但理性使孔子选择避开眼前的灾祸,这又是孔子的灵活性。

遇到困难避其锋芒,先保全自身,未必就是内心的软弱。大无畏的气概和勇气则往往不是为个人得失,而是为群体的利益才能产生的。

正所谓“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7.23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我无隐乎尔!我无形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说:“你们这些人以为我有什么隐藏的吗?我没有隐藏的东西!我没有任何不与你们公开的,这就我孔丘的为人。”

孔子的学问是公开的,没有任何需要秘传的。正如巴菲特始终公开其价值投资理念一样,理解似乎很容易,但是在实践中需要极高的造诣。儒学大约也是如此,理论平实,但要求日常运用不离不弃,终生奉行。

7.24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教育的四个内容是文献典籍,社会实践,与人交往的忠诚和诚信。

这是对孔子学说的简单概括。可以与上一则结合来读,孔子学问坦诚公布与天下,关键在于学生学与不学。

7.25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孔子说:“圣人我没有能够见到!能够见到君子就可以了!”孔子说:“善人,我没有能够见到!能够见到能坚守的人就可以了!没有装作有,空虚装作充实,贫困装作豪华,这样是难以持续的。“

列举了不能持久坚守的几个常见根源,杜绝这些病根就能够“有恒”,有恒而坚持才能向善人、君子和圣人靠拢。

孔子想告诉我们持续不断地学是人进步的最终本质的方式。

7.26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孔子钓鱼但不用“纲”,射猎飞鸟但不射在巢中的鸟。

用悬挂多个鱼钩的锁链拦截在江河中捕鱼的方式称为“纲”,箭矢上榜上丝线用来缠住鸟的翅膀的捕猎方式成为“弋”。孔子爱好广泛将钓鱼和射鸟作为爱好,所以不用纲和弋。孔子在乎的是钓和射的过程,而不在于猎取的具体数量。这里从一个侧面看出孔子活泼丰富的生活情趣。

当然也可以从环境保护和珍惜自然资源的角度理解,孔子的涉猎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共存的智慧。

7.27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孔子说:“也许有自己不懂而创立学说的人,我不是这样的人。多听,选择好的而接受,多看并记住,这是获得知识的过程。”

7.28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互乡这个地方的人很难沟通。有个来自互乡的童子拜见了孔子,弟子们很疑惑。孔子说:“我赞许他追求进步,不赞同他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把自己收拾干净来求进步,就要赞成他的内心洁净,不要纠结他的过去。”

孔子教育学生,不在乎其过往行为,不揣测他未来的表现,只注重他现在的态度,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博大教育精神。

7.29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则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很遥远吗?我想得到仁,那么仁就到了。”

仁是发自于内的内在情感,并非来自于外界,所以想要求仁,仁就显现了。从这个角度看,求仁是很容易的。难的是什么?是“成仁”,是持续保持仁的境界,行为体现出仁的作风,在人际关系中以仁为原则行事,做到这些在外人看来,这个人就是有“德”了,处理复杂社会性事务就是有“道”了。(这一段历来有各种解释,此处纯个人理解。)

7.30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陈司败问孔子:“昭公懂礼吗?”孔子说:“懂礼。”孔子走后,陈对巫马期作揖,靠近说:“我听说君子不偏袒,难道君子也会偏袒吗?昭公在吴国娶亲,是同姓女子,叫吴孟子。昭公懂礼,谁还不懂礼?”司马期把这事告诉孔子。孔子说:“我很幸运,只要有过错,别人一定知道。”

古代礼制规定同姓不娶,昭公娶同姓女子,违反了礼制。孔子考虑国君的尊严,避而不谈,所以才有陈司败的疑问。而孔子的回答很巧妙,承认自己有不当,但是不指出错在何处。

陈的提问明显带有挑衅的意味,或者有针对昭公其他政治图谋,孔子没有就事论事,而是选择灵活性的回答“昭公懂礼”平息了挑衅,维护了昭公的尊严,但自身承担过失。

在组织中有很多类似的情形,审时度势,注重领导权威和大局还是有必要的。

7.31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孔子和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再和他一起唱。

在今天的卡拉OK一定要学孔子,朋友唱得好,要让其再唱一首,如果可以再和朋友一起唱。这样既能欣赏好歌,又能成人之美。

孔子不仅喜欢音乐,也会如同我们一样孔子放声歌唱!读《论语》会让孔子形象更加鲜活。

和孔子这样的人在一起一定会感到非常舒服。

7.32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孔子说:“书本文献中的学问我大概可以比得上别人。但是身体力行成为一个君子,我还没有成功。”

这是孔子自谦的话。但是从中看出孔子非常注重实践,君子的德性不是来自于书本,而是在生活中表现出来。

7.33 子曰:“若圣与仁,则我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说:“如果说圣和仁的境界,那我怎么敢当呢?只是在追求圣与仁的过程中不知疲倦,教导学生不厌倦,还可以说说而已。”公西华说:“这些正是弟子们难以学会的。”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才是孔子本色,这也是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百折不挠、岁寒不凋的韧性。而这种精神恰恰不是只要去学就能会的。需要的不仅仅是理性的认可,还要是内心的认同,并成为精神的一部分,贯彻在日常行为方式中。

提升我们的心量和修养可以向孔子学习,将“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7.34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於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孔子病重,子路请求代孔子向鬼神祷告。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诔上说:‘为你向天上地下的鬼神祷告。’”孔子说:“我自己已经祷告很久了。”

为病重者祷告的习俗或传统古已有之,为何孔子还要问“有此事吗?”。这是孔子委婉地反对通过祈祷谄媚鬼神。相反地,他说我自己已经祈祷很久了,意思是孔子的日常行为合乎天道,无愧于鬼神。

孔子并不追求神迹和超自然的力量,而是主张并奉行尽到自己的责任,坦然面对不确定的命运,保持人在天地间的尊严。

7.35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孔子说:“奢侈容易使人不谦逊,简朴容易使人寒碜,与其不谦逊,宁可寒碜。”

骄傲和寒碜都不好,但是不谦虚有盛气凌人的可能,而且是自己修养不足的表现,寒碜是客观生活所致且与人无害,所以才这么说。

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也验证了孔子对两种极端生活对人个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检讨自己的生活状态,避免过分和极端。

7.36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坦然相貌从容,小人内心烦忧相貌局促。”

君子乐天知命,俯仰无愧,所以心地坦然,表现在相貌上也是从容不迫。小人多有私欲,对得失耿耿于怀,所以多烦忧,表现在相貌上也是局促不安。

此处的君子和小人不是以社会地位区分,而是以心胸和气貌区分,我们应时时提醒自己,是在君子的范围内,还是滑落到小人的范围中。

7.37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温和而严厉,有威严而不凶狠,恭敬而安详。

这是孔子的气质和行为状态。不同的情景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但是都不过分,这就是孔子的修养。

学习孔子之道,可以从外在气质和神采中检视是否学有所成,并时时自我检讨,不断进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392评论 5 47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258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417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992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930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99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652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327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63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82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432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118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704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8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99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476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057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篇分三十八章,涉及的内容较多。如记载了孔子谈论他自己尊崇和爱好古代文化,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学习方法和教学内容...
    梅朵阅读 589评论 0 23
  • 本篇共包括38章,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发...
    共剪西窗烛阅读 315评论 0 0
  • 彩排完,天已黑
    刘凯书法阅读 4,175评论 1 3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3,710评论 2 7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026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