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总应有个觉悟时期,实际就是说我们应该做什么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我们出生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生,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生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只会给人带来崇高感。苦难难道是白忍受的吗?他应该使我们伟大!
这是《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平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信中的内容今日读来依然让人肃然起敬。这部小说很早的时候就看过,孙少平对生活的理解,关于苦难的定义,以及他在苦难中锻造的顽强的人格,让我由衷敬佩、深受启发。虽然时代不同,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我们可能难以体会孙少平经历的那些苦难,但是孙少平作为普通人在繁琐的生活中保持着精神的独立,在平凡的劳动中树立对苦难的崇高感,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去感受和体会,带给奋斗中的青年一味强效心灵鸡汤。
生活中毕竟普通人居多,从外地来到城市,带着各自的生活愿望,凭借自己的热情与努力在城市打拼,工作中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小心翼翼地处理与上司、同事之间的关系,深怕有什么纰漏;生活中你可能不敢大手大脚的花钱,因为城市生活成本大,工资却有限,某个月多来几张请帖,可能工资就不够花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也想停下工作好好出游,发现还有房贷、车贷,生活好像没有诗和远方,只有苟且;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负面情绪让很多的人进入了亚健康状态,表面上大家安然无恙,实际却各有各的不安,抱怨工作和生活,无法正确理解自己的生活,却又无法从自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
孙少平当时的苦难更多的是身体遭受的苦难,比如:饥饿、寒冷、体力劳动,而现代人的苦难更多的是精神苦难:焦虑、恐慌、拖延、自卑、自我地价值感……我们处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却造成了知识恐慌,各类信息同时充斥在我们面前,发现自身很多知识与能力欠缺,想学习,时间却又被各类信息碎片化无法专注学习,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将取代很多的工作岗位,很多人未来将面临失业,深深的危机感充斥着我们。
不同时代青年的社会心理不一样,那《平凡的世界》传达的精神价值是否可以成为我们这代平凡人的精神力量呢?我想是可以的,因为人性相通,我们是可以借鉴的。
(一)、劳动(行动)
孙少平面对艰难的生活,他认为精神上的某种危机,只能靠强度的体力劳动来获得解脱,劳动,永远是他医治精神创伤的良药。对于我们而言,想要改变某种状态,也唯有行动才能改变现状,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不论是精神贫穷还是物质贫穷,唯有认真地付出实际行动才有可能改变现状,知行合一来获得精神的解脱。
(二)、对于劳动(工作)的理解
孙少平认为所谓理想,不是职业好坏的代名词,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他在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职业的高低贵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他很热爱自己所受的“苦难”,他相信历经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很有滋味。而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我们通常会幻想不劳而获,抱怨生活苦难,实际是我们没有正确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对于生活理想,应该像宗教徒对待宗教一样充满虔诚与热情。
(三)、学习:阅读与向他人学习
在一个人的思想还没有强大到自己能完全把握自己的时候就需要在精神上依托另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人在壮大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求得当时比自己的认识更高明的指教。孙少平在打工阶段视田晓霞为他的思想导师和生活引路人,并且在高强度的劳动之余看了很多书籍,比如传记文学:《马克思传》、《斯大林传》、《居里夫人传》,这大大提升了他的精神力量,阅读改变了他的人生观,连伟人的一生都充满艰辛,一个平凡人吃点苦又算的了什么呢?他一生不可能做出什么惊人业绩,但他要学习伟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是一样,一个人通过不断地读书使我们的精神不致被工作压得麻木不仁,只有我们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对人生看得更深刻,那么我们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和地对待欢乐和幸福。同时我们需要寻找自己生命当中的人生导师,向他学习,并且指引自己。
我们都是平凡人,不同时代平凡人的精神力量是可以共勉的,我们可以用富足的精神世界去感知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意义,让生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