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心学传到国外
01王阳明在平定宁王叛乱后,不贪功,把功劳归功于皇帝,生擒的朱宸濠也迅速的交给了钦差总督张永。所以,王阳明勾结朱宸濠的谣言不攻自破。这件事后,王阳明四次请求回家祭祖,其实就是辞官回家。中国人历来都有一种明哲保身的趋向,当你做了一件大事,最好还是“功成身退”,否则也许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辞官回家是王阳明最好的选择。02公元1521年,年纪轻轻的武宗皇帝病逝了。经过大臣们的探讨之后,最后决定由明武宗的从弟朱厚熜为帝,是为世宗,即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嘉靖皇帝。嘉靖皇帝是个智商极高的人,即位后,立刻追录平叛之功,升王阳明为南京兵部尚书。虽然是个闲职,但却非常适合王阳明,可王阳明还是不想赴任。他嘉靖皇帝却不允许王阳明推辞。王阳明不想做官的主要原因,还是想专心的传授他的“心学”,这是他一生的宏愿!公元1522年,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去世,王阳明借机回老家服丧。这期间,他终于可以安心地享受“无案牍之劳形”的官场生活了。也正是这段时间,他开始在绍兴、余姚两地讲授心学。03王阳明,一心一意,安心地在江南一隅讲学,传授心学。讲学期间,他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提出了“致良知”理论。至此,阳明心学的理论体系就此完成。王阳明的思想发展史,大体上的发展历程是:第一步,在龙场悟道,他得出“心即理”的理论;在之后的平定宁王叛乱的过程中,他提出“知行合一”的理论;现如今,安定平稳、波澜不惊的环境,他提出了“致良知”的理论,补齐了心学的最后一块版图。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王阳明受邀在稷山书院讲学;嘉靖四年,他在绍兴创建阳明书院,其弟子亦开始讲学,传播“王学”在这中间的六年时间里,王阳明一心一意地专注于讲学授徒,其心学理论很快风行整个东亚,四方求学者云集响应,其势如旋风,震动朝野。
王阳明的学生,也如温泉泉眼一般,喷发出清澈的热流,很快便形成了一股全新的、活泼的势力。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都成为了很重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