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报名参加此类活动,也是鲜有的正儿八经的写阅读笔记。之前在得到多多少少的有学习了解一些“李式概念”,即便这样,还是发现自己的操作系统烂的不行,对于阅读,仅仅就是使用眼睛批量看文字,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又或者是做了些许处理没有输出。输入设备再精良,若是没有处理系统也不能称作为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
脑子里有了操作系统这个概念,才知道自己的阅读有多差!通过阅读李笑来老师《一个小时建立终生受用的阅读操作系统》不难意识到这点。怎样确保正确阅读呢?首先你的输入设备要是完好的,然后再认真读,使劲读。认真读,使劲读又可以分别从死磕概念、关联、逻辑、科学方法论四个层面入手。
稍微对李笑来老师有点了解的都知道他是个最擅长讲概念的人,而这些概念也是让自己更值钱的重要武器,决定你是否具有多维竞争力。任意概念之间又都可以建立联系,你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这些概念重新组合归类,建立起自己的武器库。在我们阅读中,不仅要把文字中概念联系起来,还要把文字中的概念,与自己脑子里已有的概念连接起来。
李老师关于逻辑做出了以下四种分类方法,分别是:定义、分类、比较、因果。
首先呢,所有的概念,定义要清楚,无歧义。
其次呢,分类要做到相互之间界限分明,没有交错,否则分类就没有意义;并且还要完整,不能粗暴分类(所谓的辩证法,就是不完整的粗暴分类,凡是只有正与反两个分类,那么很明显,还会有“其他”情况存在)
再次呢,是比较。比较的两个东西一定要属于同一范畴,比较的还要是具有相同的属性(苹果对袜子是错的,苹果对橘子是对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因果。原因和结果放在一起,我们要看的是,第一,那个原因是否真的导致了那个结果?第二,那个原因是不是唯一原因?第三,那个原因若不是唯一的原因,就要看还有哪些原因?第四,若那原因并不是唯一的原因,那就要看那原因是否是众多原因中最重要的那个。
这就是平时所说的逻辑,确实很难,希望自己也能尽快摆脱逻辑混乱的局面。逻辑训练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和认知偏差纠正。关于这三个话题,请参考Wikipedia上的描述,并想办法弄懂。科学方法论是需要折腾很久才能深刻理解消化的概念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cientific_method
像作者一样阅读,刚看到这个方法论的时候有点欣喜,因为能够一定程度解决自己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从来没有想到过把某段文字总的名词性成分全都圈出来这样就相当于已经感知到了作者在那一瞬间感知到的市区。再去看形容词,就相当于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他梭能感知到的事物在那一瞬间的所有感知……进入了阅读的另外一个层次,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五彩斑斓。透过这个世界再去看以前的世界是有多黯淡。
在文字之中,要具备分清楚“事实”与“看法”的能力,分清楚把看法伪装成事实说出来的人的把戏,并不断练习至最终成为习惯。
最后输出输出再输出。最后学习一个新概念,践行,践行就是输入之后、处理之后的输出。
当你认真读使劲读各方轮番使劲之后就会发现笔记这种东西很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