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在这是高考(两年前)后第一次写文章,如果不能使您满意,暂且原谅小女子一下吧( ˘•㉨•˘ )
近来开始接触除手机之外的趣事,却发觉在这个过程中竟然告别了手机这个“旧情人”,每晚睡前十分钟读一首林徽因的小诗,不记内容,唯求心静。
换一种方式进入世界,求浅尝辄止是防物极必反
前一段时间读了《三毛传》,这一段时间又在读《宋美龄的美丽与哀愁》结合每晚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静下心来的时候会觉察到自己内心的改变。
好长时间(好像也只有两个月不到)之前开始留长发,立志改掉自己“汉子”形象,接触一些基本的化妆技术,却觉得一直不怎么舒服。或许因我本身就是追求潇洒之人,这些技能也就到此为止就好,懂得并在适当时候拓展,以防物极
革命当从家庭使
《宋美龄的美丽与哀愁》一书中宋美龄女士在评价蒋时谈到“精勤创造,乐观奋斗”八字,确是让我对蒋有了一种新的欣赏。《罗辑思维》创始人罗胖对蒋的上台做了详细的分析,提到“技巧”所在,那也必是长时间的修炼累积的结果。
“…每日早晨六时许起床(夏季晨五时即起),盥洗后即于室内外运动二三十分钟,然后静坐,静坐后,即写日记…” “其做日记,二十余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不仅为中国复兴史上创造一部伟大翔实之著作,而其治世有恒,于此已可见一斑”(选自《良友画报》)”正如蒋为“励志社”所立标语“立心立己,革命革心”。由此可见, 细枝末节决定了你所在或将在领域的广度宽度
双手万能,手脑并用
“知行合一”四字是人生忠告。
一直以来,长时间的“懂”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大脑皮层”,双手不听指挥而一再拖延滞慢。所造成的最终结果是成为了“思想空壳”。上述是我在很长时间难以跳出的一个局限。最近状态有所好转,还要感谢贾老的四字忠告及那群挚友的诚信提醒,当然,以我之性格在此必要感谢一下自己的“及时思考”。
双手万能,知行合一,手脑并用
Who are you not to be?
(from film:《Akeelah and the Bee》)
现实社会,“我们这代人”被灌输了“他们那代人”的优良品质标杆,中式教育也好,西式教育也罢,无一不在强调“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当然,这没有什么不对,但在这过程中,更多的人慢慢遗忘惜时笃言,酿成悲剧。
一句“who are you not to be?”似乎成为了一种回归生命本源的入口,“不思进取”却不容置疑!
更文于2017/4/24
笔者: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