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业激情的伟大失败 |Epic Fails of the Startup World
翻译| 大星
原文| James Surowieki
2014年5月19日《纽约客》36页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什么都刚刚起步的年代。打造一个新的产品和创立一个新的公司从来都是不容易的事情。现在,要感谢天使基金和众筹的快速发展,让一个新公司的前期资金筹集也变得不容易了。CB Insights 的数据分析师们在2012年罗列出了多于1700个的美国科技公司的种子投资交易,所得数据是3年前的3倍。但是现实问题是:启动一个公司或许不是难事,但是让公司取得最终成功确是非常困难的。前期启动资金筹集的竞争是激烈的,当后期资金的投入需要产生大动作的时候,风险投资者们似乎就表现得没有那么慷慨了。作家Gideon Lewis-Kraus 在新书《Exit》中指出,创业型公司的生命是充满了兽性且短暂的。对此,《经济学家》杂志也反应当下社会的经济市场就如同“寒武纪生命大爆炸”一般,当然,这之中难免伴随着一些物种的灭亡。
新型产业和新公司的失败结局已经不是一个秘密了。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明知道创新的结果会很惨烈,还要在风险投资上放手一搏呢?回答这个问题的唯一传统答案便是,企业家就是比常人愿意去冒险!18世纪的爱尔兰裔法国经济学家Richard Cantillon 就将“企业家”(Entreprenuer)定义为 “危机承担者”(Bearer of risk-taking)。同样的,在1921年经济学家Frank Knight 在争论企业家们的主要机能时,得出了“企业家具有抵抗危机的特殊机能”这个结论。尽管在针对企业家这个人群的研究中显示,一般来说企业家只在他们敢于下注的新兴商业上存在异于常人的危机意识。这样的危机意识并不是因为企业家们不断在寻找危机,而是他们太过于自信。在一份1997年针对风险投资的研究资料集中显示,企业家总是太过于自信,以至于他们总以为自己看到了未来最坏的结局,并早已做好了对策和打算。同时,企业家也对他们事业的最终收获成果报以过多的自信。在1988年的同一份资料集中显示,在3000为企业家中有近81%的人认为他们的企业将有70%的可能走向成功,即使最终失败,导致失败的原因也不会和现实有关。近期一篇叫做“Living Forever”的文章也指出,企业家比正常人更有可能高估他们的生命价值。
大多企业家也许已经意识到,按常理说创业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他们就是相信他们无穷的能力能在最后取得胜利!David S. Rose,作为一位天使投资人在他的新书《天使投资》中说道,“作为一为企业家,你必须具备一种无因可寻的自信心,不然你永远都不会起步。”这能促使企业家在前行的道路上不再惧怕频繁而来的危机。他还说,“你必须需要自信和自我肯定来克服困难。”于此同时,企业家们看到了竞争对手的等级正在不断膨胀,他们成功的可能性变小,但是创业的热情和不顾风险的情绪却越来越大。这样的动态模式,在H. Scott Gorden 1954年的论文中就已经非常有名了,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因为渔夫们都对自己的捕鱼能力太过乐观,总相信自己今日定能捕到大鱼,于是渔夫们总是在海上工作,所以相对的,渔业一直都是难以维持生计的行业。”
在这个创业热情高涨的世界里,这种特有的乐观也被其他因素扩大着。其一,新产品的创造之易,理念之新和前期投入的可观回报总是让创业者觉得后续发展能更好。为此大批“催化剂”类型的种子投资公司开始兴起,例如 Y-Combinator 。于此因素之上,“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励志正能量成了无限扩散的一种创业趋势。但是“一次失败导致次次失败”却成了硅谷最耳熟能详的魔咒,现在竟然形成了有规律的“失败大会”。人们来到“失败大会”听取别人的前车之鉴和失败总结,但不不难看到屡次的失败似乎都预言了最终的失败。2009年,一份关于风险投资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那些在过去创业过程中失败的企业家比初次起步的企业家失败的概率更大,其中80%过去曾失败的企业家东山再起之后又以失败告终。
也许,我们应该期望企业家们遏制他们过度的乐观主义,但是我们始终把这样的期许建立在理想主义上。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在初期去定位一家优秀的公司,投资者们更乐意洒下大网来捕鱼,最终以优胜劣汰来评估和审核。HBO最新的系列纪录片《硅谷》中这样说道,“你们知道海龟会产下无数的卵,但是大多数的小海龟都死在了返回大海的路上,投资者只是希望他的钱能重回海里而已。”现在的经济似乎真的正在以达尔文进化论的模式在实现改革。密歇根大学的策略教授Barian Wu说,“过分的自信导致创业型公司如雨后春笋般露出市场,但是却难以获得最后的成功,这是独立和个人公司企业的不幸,这样的悖论倒是对社会有些益处。”
企业家们的美好幻想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种子。
2014年5月19日《纽约客》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