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最近听好几个朋友说,实在受不了朋友圈里的信息轰炸,划了半天,什么也没有看到,好希望自己的朋友圈有趣又有料。对此,我非常地有同感。所以,我们都开始做一件一样的事情,屏蔽掉一些总是发无趣或者无用信息的人。
想了想,朋友圈里哪些人的信息,我会特别的重视?第一个想到的居然是一个我不太认识的人,有段时间她天天转发得到的《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我很感兴趣,所以,每天都会去翻她的朋友圈,签到学习。虽然她没评论什么,但是,她在我的朋友圈是有实实在在的价值的。第二想到的其实是一类人,他们是真正的大咖,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总是会在朋友圈发布一些独特的看法,帮我打开眼界,这些人的朋友圈我也会定期报道。最后想到,却是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帮主赵周老师的朋友圈,他建议我们,转发一定要加上自己的反思和行动计划,可以把这个作为提升学习力的练习。他是这么建议的,也是这么践行的。总之,你要在朋友圈输出一定的价值,不管是有趣,还是有料,或者其他,不然就可能被屏蔽掉。
如何让我的朋友圈既有趣又有料?手边正好有一本《精简写作》,来看看它怎么说。
因为喜欢拆书帮,所以,我经常会在我的朋友圈发一些推荐拆书活动的信息。发的频繁的时候,每周2-3条,有的时候,也会担心别人会不会反感,所以,每条朋友圈我都会比较用心的写,我会写推荐的理由和个人阅读的一些感受,尽量不让别人把我当作微商给屏蔽掉,而让朋友圈里的伙伴感受到这是一条有个性有温度的朋友推荐。但是,我还是能感觉到,因为是推荐,还是会被大多数人略过。如何让推荐在别人看到的时候,即使不点开,但是,也会对推荐本身会心一笑点个赞或者评论一句呢?
翻到书的26章“推销”找答案。
这个章节建议我短篇的第一句话要:
简短、有力、易读。
我觉得挺有道理的,但是,缺了点什么。在这个章节里,还看了一些我们都很熟悉的口号和广告短语,例如口号,认识你自己(来自特尔费阿波罗圣殿的神喻),例如广告短语,冠军的早餐(Wheaties麦片)。难道我的朋友圈以后都要变成这个风格么?这个方法可能可以用于广告,在不断重复的场景下,可能会适用,但是朋友圈,我天天发同样的信息,我的朋友估计会疯,而真的把我认为是微商给屏蔽掉。
阅读27章“引诱”看看还有什么建议。
它似乎会教我,如何引诱我的朋友们来参加拆书活动。这一章居然是教人如何写约会网站的简历的,怪不得标题叫“引诱”。很多建议其实凭着你的直觉,你就可以做到,例如,用论据(轶事、喜好、幽默)证明自己一表人才。当然,很多人也有可能知道也做不到,这个时候书里的范例可能会对你有帮助。我还在寻找对我的问题有启发的内容,来回翻了好几次,有一段话让我眼前一亮:
一份好简历总是能把特定的事物、事件或人格上升到思想和价值观层面。
随后还有一个例子,虽然还没有想好如何解决我的问题,但是,我很喜欢:
……我的梦想是坐着东方快车,从巴黎到威尼斯再到布达佩斯,然后在一座希腊小岛上放松自我,随身仅带着一瓶防晒霜、一本詹姆斯·帕特森的书和一本InStyle杂志。你要一起来吗?
如果让我把这段拆为己用,我可能会在朋友圈里,这样转发我写的这篇短文,我的梦想是成为像欧文·亚隆一样的咨询师和作家,做一辈子的成长团体,坚持面对面交流和讨论,互相陪伴,互相赋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作,让文字从心里流淌出来。我才刚刚开始,你可以支持我么?
很感人,相信朋友圈里友善的伙伴一定会点赞。这个方法很有力量,这本书拆到这里也算值了。但是,也不能每条朋友圈都上升到思想和价值观的层面,要看看还有什么其他方法。
众里寻他千百度,13章切中重点
第7章拥抱歌词、第9章用好对立的“二元结构”、第13章切中重点、第14章数到三、第24章保持幽默,感觉都很有用,有些我原来就在用,有些则是听过但是用的比较少。秉着学习新知和给我的朋友圈带来一点不一样的意图,我准备重点学习一下第13章切中重点。
这章的方法对我来说,挺特别的,我很少这么做,把重点放到最后一两个单词上。它打了一个比方:
弓是主语,弦是动词,箭穿过信息的射程,在最后的着力点突然停住。
作者举了一个推特上例子把我逗得挺乐:
我被多判了两年,就因为每次我都哈哈大笑,只要法官一说我“有罪”。(@Juniorwad)
当然,这种表达方式可能因为读者没有读到文章的最后而失效。所以,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对作者的要求挺高的,要求前面的信息就要能抓住读者,让他坚持看到文章的最后,然后,揭晓谜底,重点被突出来。
想想也是,前面说了这么多,推销啊、引诱啊、拥抱歌词啊、二元结构啊、保持幽默啊……如果发了一条朋友圈别人看不懂,如果朋友圈经常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如果想把被屏蔽朋友圈的可能性降低一点,注意力越来越短,越来越宝贵的时代,有趣需要突出,有料也需要突出,都挺重要的,要突出哪个呢?当然是:重点!
重点!重点!重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祝福你成为朋友圈里被珍惜的那个有趣又有料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