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凤至,张学良的原配妻子,一生为张学良周全和打拼,即使张学良有了赵一荻。和张学良在一起,她是温婉贤良的夫人,离开张学良,她是努力为张积赞家业的女企业家。苦等张无果,孤独的葬在异国他乡。
张幼仪,一直苦守着喜欢林徽因的徐志摩,直到被徐逼离婚了,还愿意成为徐家的养女,和徐家共经风雨。还好,历经商海沉浮,张看破了,才有了自己真正的人生。
在这两位身上,还有旧社会成千上万的当家的大房身上,都可以看到那种为了家庭表面的幸福和繁华,努力经营周全,从来大局为重,不惜否认和压抑自己个人的需求,我称之为大房性格。而现今,大房性格的人亦比比皆是。
大房性格,或因看起来从不为自己考虑让人觉得虚伪,或因太克制自己的七情六欲像神仙一样让人敬重但不敢靠近,在旧社会里,丈夫便转身投向更有风情的,敢于撒娇卖萌的小妾。而在现在,丈夫没有三妻四妾可以投注自己未被满足的部分,要么向外找小三,要么因为内心的淤堵而疯狂。而大房本身,委曲求全不被理解和接纳,不被爱,常抑郁成疾,不得善终。
大房性格,表面看起来很周全有序,内心深处却非常害怕失控,这是反向形成的防御机制。大房性格有几种成因:
1、代际传承。以前的大房,基本都是大家族的嫡女,从小目睹母亲的各种经营和隐忍,使她习得同样的方式,如果不这样,失控了怎么办?这是她经验里无法处理的。
2、因为恐惧,所以极度控制。特别是父母亲很情绪化,总是放纵自己的情绪吵架打架而未曾考虑过年幼的孩子的恐惧。在亲密关系中,为了避免这种恐惧再被勾起,所以一味的隐忍压抑,理性的控制,避免放纵情绪再次面对恐惧的场景。当情绪被理智化,内心深处的情感无法流动,整个人便失去了活力,像假人一样,只透着冷的感觉,让别人敬而远之,或者对她愤怒,我的情绪永远不能被你看见和回应,你这个无情的人。
3、内心的不值得感。只为别人考虑和周全,而不允许表露自己的七情六欲,潜台词是我如果自私,别人就不爱我了,我只有为别人付出,别人才会爱我。努力的想要从别人身上证明自己是被爱的,是因为她未能从自己身上看到自己被爱的价值,也不能爱自己,因为,别人不爱我,所以我不值得爱自己。这样的人,可能从小生活在父母的批判和否定里,为了得到父母的爱,而费力讨好和付出,哪怕成人,亦是重复讨好的模式,未曾改变。
4、集体主义的祭品。我们的社会,一直强调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而一个人的好和大家好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所以社会观念总要求要付出,特别是长子长女。自古有长兄如父,长女如母的说法。当父母亲缺位,长子长女便肩负起一家老小的重任。传统的观念里,大的要让小的,有好吃好喝好处都要给别人,不好的留给自己。大房性格的人,很多是长子长女,一味的牺牲,而无所求,因为,他们默认是应该的。
改变的开始在于看到。当看到自己的模式,勇敢的去做一个尝试,把外面的世界里的纠结放下,去看到那个需要爱的自己,那个值得被爱的自己,去拥抱自己,去听从内心的需要爱自己,当内心有力量,便不再惧怕外界的风雨,因为,所有的一切,并没有那么坏,而自己,也完全能够应对。
源于内心真正的爱是源源不断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