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辩论题——当生活被工作填满时要不要辞职?我觉得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当我看到这个辩题的时候,我第一时间聚焦在了三个关键词上:工作,生活,辞职。工作和生活是名词,而辞职是动词,认知行为理论指出一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都是由我们对刺激事件的看法所导致,与事件本身的刺激无关。生活被工作填满是事件,而我们如何看待生活被工作填满这件事导致了我们的行为反应——辞职。
如果要弄清楚自己的想法,那就要聚焦到这句话中的两个关键词上,工作和生活。因为这关乎于我们在心中是如何定义工作以及生活的。当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与我们预想的工作和生活相符时,我们就会很满足现状,而不相符时,就有了冲突纠结,开始思考要不要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
每个人心中的满意工作是不一样的,有人希望工作能给他提供高额的报酬,有人希望工作能满足他的成就感,还有人希望工作能实现他的人生价值,而且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职业价值观有所侧重。
心理学家舒伯研发的职业价值观量表中囊括了13种职业价值观,具体有利他主义,美感,智力刺激,成就感,独立性,声望地位,管理,经济报酬,社会交往,舒适环境,安全感,人际交往,追求新意。
如果我们不清晰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就可以借助这个工具来帮助自己。从当中选出三项最核心的职业价值观,然后给每个词做一句话描述,最后整合成一句完整的陈述,我们就能弄清楚自己的核心职业价值观是什么。
即使有些人选择的词是一模一样的,他们对于这些词的定义也可能不太一样。比如人际交往,有人定义成希望能和同事和睦相处,也有人定义成希望自己的工作能与很多社会人士接触,打开自己的视野。
我们做完这一步,然后将自己的理想工作与现实工作作对比,当两者完全重合时,也就是现在的工作能完全满足我们的职业价值观时,那这份工作对于我们来说就是非常美满的,即使我们的生活被这样的工作填满,我们可能也会觉得非常的开心和满足。
而当两者有一些没有重合,也就是两者有一些核心价值观的冲突,比方说,我们所选择的三个职业价值观中,只有一个相符,而其他两个是跟我们的本性相冲突的,那我们在做这份工作时就会感觉不舒服,很痛苦,进而想要逃离,可能还等不到这样的工作填满我们的生活,我们就已经离职了。
再说说生活这个词,不同的人对于生活的定义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人喜欢生活简单单一,一生只要专注在一件事情上面就可以了,然后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把工作当成了自己的终生事业,即使给出全部的时间和精力也愿意,如果他的生活被这样的工作填满,他也会觉得很幸福。
而对于那些希望生活丰富多彩的人来说呢?即使她已经有了一份非常美满的工作,如果他不满足于生活仅仅如此,比如,他还希望有空闲时间和精力去陪家人,去充电,去玩乐等等。那当他的生活完全被这份工作填满时,他就会感到不幸福。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提出生命彩虹图这个概念,我们在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所拥有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具体有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六种不同的角色。而每一个角色都需要我们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涉及到了如何去管理我们的各个角色,是每个角色都顾及,平衡多个角色,还是从中选择一些想要投入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的角色,然后合并或舍弃一些其他的角色,这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而对于如何衡量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我们可以借助生命的八个维度来看,具体包括了职业发展,个人成长,自我实现,财务状况,家庭温暖,社会交往,身心健康,休闲娱乐。我们可以选择八个维度都顾及,也可以选择一些我们十分看重的维度,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后合并或舍弃一些其他的生命维度,这同样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当我们明晰了现阶段想要拥有的角色以及每个角色想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明晰了我们想要的理想工作是什么样的,我们希望工作占用生活多大的时间和精力比例时,如果理想与现实不匹配,我们可以进行调整,如果实在调整不过来,我们就能进行取舍,是去是留,由君决定。
所以,当生活被工作填满时,到底辞不辞职呢?不妨先梳理一番再做决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