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貌若玫瑰盛开 心若空谷幽兰
刚从亭子出来,没走几步,文雍见大姐的鞋带散开了,连忙叫住,自然而然地蹲下身去为大姐系上,馨雅和大姐相视一笑,那神色似乎在说,瞧这么个细心体贴的男子。写在她们脸上的表情是十分的温暖和幸福。温暖的是大姐,幸福的是馨雅。
作为杭州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千年古刹灵隐寺。它确实隐得极其有趣。一般寺庙讲究山门开阔以炫耀法门的气势。而气势宏伟的灵隐寺却深隐在这群山密林之中,到了寺庙前也寻不出灵隐寺这个寺名。
他们来到天王殿前。只见大殿重檐下悬挂的两块横匾,一块“灵鹫飞来”是由近代著名佛教居士,书法家黄元秀所提,而另一块“云林禅寺”的匾则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所书,据说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但三百多年来,人们并没有认同这个寺名,大家还是叫它灵隐寺。可见有些事儿,它看似柔弱不堪,却又是坚韧无比,无论是何等的排场和喧闹它都无动于衷,依然故我。
一千六百年间,天灾人祸让它不断在重建与毁灭中轮回,重要的毁建就有十四次之多,最近的一次毁坏发生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大部分建筑都化为灰烬,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灵隐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修复。现在灵隐寺的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藏经楼,华严殿等五重大殿,两旁有东西禅寺,罗汉碑寺,方丈院和五百罗汉堂等建筑。可谓还灵鹫之壮观,复名山之盛景。
看到天王殿上有威震三州的匾额。馨雅不懂,觉得好生奇怪,她悄声问文雍:“哥,不是常说威震四方吗?这里为何只威震三州?”
文雍也压低嗓门告诉她:“古代神话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它的四方有四州,即东胜神州,南赡部州,西牛贺州,北具芦州。相传北方是净土,因此韦陀只需威震东,西,南三洲就行了。”
馨雅眨眨眼睛像是明白了:“哦,原来这样啊。”他们在大殿里慢慢地走,仔细而虔诚地瞻仰这佛国净土的神灵,偶尔也互相小声交谈几句。
大殿中供奉的是皆大欢喜佛:弥勒。它与释迦牟尼佛和燃灯古佛,代表着佛国世界的未来、现在和过往。
只见他袒胸露腹,笑容可掬地接受香客的第一柱香,同时也向人们传授着一种人生智慧,心胸宽广,万事能容,知足常乐,健康长寿。
大殿两侧分列着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手弹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持宝伞的是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手缠金龙的西方广目天王,这四位威武凛然的天王就是佛法的守护神,当然也是人间一切美好愿望守护神。
弥勒的背面是手持降魔杵的韦陀菩萨,他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居三十二神将之首,据说释迦牟尼的舍利曾被魔王抢走,是韦陀不畏艰险奋力追回。因此在佛寺中,韦陀大多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像。意为保护佛祖,驱逐邪魔,威震三洲。
这尊韦陀像是南宋初期用整块香樟木雕刻而成。距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是灵隐寺中现存最古老的一尊佛像。
从天王殿出来,他们朝第二重大殿走去,文雍牵着馨雅的手,边走边问:“桂丫,知道里面供奉的都有哪些神吗?”
馨雅笑笑,摇一下头看看大姐,诚实地回答说:“我只晓得弥勒佛,大姐你知道几个?”
大姐想一下说道:“我也不全知道,那分列两边的是四大金刚,弥勒佛背后那位我不知道。文雍你说看。”
文雍面对着她们接着往下说:“那是韦陀菩萨,据说汉化后的韦陀菩萨在国内的寺庙里手拿降魔杵的姿势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另一种是一手握杵立地。
降魔杵的拿法不同,含义也不同。如果韦陀是双手合捧杵的,表示这是接待寺,僧侣们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陀握杵立地的则表示此地为非接待寺,从灵隐寺韦陀的姿势来看,这里是非接待寺。看样子象唐僧师徒那样的行脚僧到这里讨个水喝呀化个斋饭呀投个宿呀是不行的,不知用观音菩萨赠给他的那件宝贝袈裟换行不行。”
馨雅见文雍后面的话里有些调侃的味道,心中害怕,连忙提醒文雍,她有些惶恐地说道:“哥,佛门里的事儿,我们可不能说错了,这里仙佛齐聚,人家说三尺之内就有神灵,你说的可能都给他们听去了,你没乱说吧。”
馨雅那双会说话的漂亮眼睛眨了几下,看看大姐又瞧瞧文雍,一副又认真又担心的模样,让文雍感受到来自她内心的那一份温情和关爱,为她柔媚的眼神而心灵动摇。
不知老天如何造就了她,让这么个成熟的女人却有着一颗无垢的赤子之心,既聪慧精明又稚气天真,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而又心存敬畏,在她心里有爱也有神灵,所以她的美丽是由内而外的,貌若玫瑰盛开,心如空谷幽兰,周围的人会因为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而露出笑脸心情愉悦。
文雍认真地对她说:“大姐桂丫,哪里敢乱说啊,你们放心好啦,我只有恭敬之心。”说说话很快他们就到了大雄宝殿。
文雍从一些书本资料上了解到,灵隐寺的大雄宝殿在其格局上与其它寺庙有所不同。
大雄的意思是一切大无畏的勇士,是古印度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所以信徒们就把供奉佛祖的大殿叫做大雄宝殿。眼前的这座大雄宝殿在清宣统二年重建,是一座单层重檐三叠式的歇山顶建筑,高33.6米,比北京天安门城楼低0.1米。
坐在大殿正中莲花石座上的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他出生于公元前6至5世纪。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经过六年茹苦修行。35岁时,在菩提迦叶的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让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弟子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家族的圣人、智者。
据记载这尊佛像是由24块香樟木雕刻而成,高19.6米,加上须弥座石基,总高24.8米。全身贴金,共用了86两黄金,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
佛祖头部微微前倾,两眼凝视,坐在莲花台上。佛螺状的头发为天蓝色,象征与天齐平。额眉间有个白点是佛祖三十三像之一:白毫相光,表示吉祥如意。头部后面的镜子称为摩尼镜,象征智慧和光明。佛顶上有一把撑开雨伞似的盖称作天盖,全用珠宝装饰而成,又称宝盖。
在殿内东西两壁的二十尊立像。名叫二十诸天,他们本是古印度神话中罚恶护善的二十位天神。佛教采用其说,作为护持佛法的神,东侧这尊手牵小孩的女神称鬼子母神,听其名称似非善类。的确,这个鬼子母原是个专吃小孩的恶神,梵文音译诃梨帝母。后得释迦牟尼感召而皈依佛法,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由恶神转化为专门保护儿童的善神。二十诸天进入中国后已被汉化,他们的穿戴很多都是模仿我国古代王朝的文武百官。
殿后排列有十二尊跌坐的神像,是佛祖的十二个大弟子,民间称为十二圆觉,意为像佛一样圆满的觉悟者,据说现在的佛经就是他们根据释迦牟尼在世时讲经说法和自己的见解整理而成。大雄宝殿有十二圆觉这样的布局在全国寺院中是非常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