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居家,来来回回就那些菜,调料也不是很丰富,就只能自己来回调换着搭配吃。今天青菜配面条,明天青菜配米饭,吃的次数多了,渐渐觉得有些菜跟米饭搭合适,而有些菜跟面条馒头搭更合适。
比如酸辣土豆丝,相比馒头,面条和米饭更适合;小青菜,配着面条更好吃;茄子,面条米饭……说不出为什么,可能是个人喜好吧。
对于我来说,卖相比味道好像更重要。前几天团购的酸奶到了,直接吃发现太酸吃不下,看到小红书教加上鸡蛋面粉白糖做甜品,我试了试,可能碗配错了,导致在空气炸锅中转了二十多分钟才看到表皮凝固。一吃才发现中间的部分还是跟浆糊一样,半湿半干的,这种直接带给我心理上的不喜,几乎是忍着恶心才咬了一口,忽略卖相,味道还行,最后吃完了还楞了一下,想到之前的吐司,也是鸡蛋牛奶一起在空气炸锅中处理,结果只吃了脆脆的表皮,里面湿乎乎黏答答的完全扔掉了,看来以后还是要摒弃心理偏见,大胆尝尝的好。
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偏见呢?思来想去,觉得原因可能是小时候见多了爸爸把胶状面糊涂墙上贴春联,已经形成了一切胶状不干不湿的东西都不能吃的固有印象了。
看来家庭中不管多小的事情,都可能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影响。
想起最近看得一本书,作者卖掉了北京的房子一家三口去了大理定居。开篇我就在想什么样的人会有这么大魄力,看到后边讲她自己成长中的事情时,我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小时候老师让十几二十遍的抄书,她爸爸为了保护女儿的灵气,只让她抄一遍,爸爸模仿她的笔迹替她抄剩下的;看书看到激动落泪处,爸妈也默默得给她留足空间,不打扰不围观。长大后的她经历了俗世繁华后为了过上一家人的理想生活搬去了大理。
很让人羡慕,羡慕她的童年羡慕的她的经历也羡慕她如今的生活,她的人生牌可真好啊。不过,打牌的时候即使你抓到了最烂的牌,你也不能弃局。就像法律人罗翔说的,说不定你最后还赢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