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就百无聊赖,又加上是出行不便的阴雨天,于是便萌发了宅家看电影的念头。电影剧情挺简单,单纯而清新的青春,一如窗外春雨的气息。影片中,两个彼此以为是听障的正常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虽有坎坷而终究有情人终成眷属,看得心里一阵温暖。其中有一句台词让自己一番触动。男主角对着曾以为是听障的女友说:“我那个时候很想让你听听下雨声。”“为什么?”“因为我觉得,那就是思念的声音”。思念的声音,听着窗外春雨的沙沙声,突然觉得,这是自己所见到的对下雨声最贴切的定义了。
从小开始,自己就非常喜欢下雨。记得那时候只要一下雨,自己就偷偷拿把伞跑到院子里,蹲在地上装作雨中的蘑菇,为此也常常被妈妈吵。后来接触到诗歌,便对雨有了新了感触。尤其是戴望舒的《雨巷》,多希望也能在下雨的日子里看见那个丁香般忧怨的姑娘。而后又是三毛的《雨季不再来》,把自己也带到青春的漩涡之中,并一再感慨于那句“雨中的日子总是湿的,不知是雨还是自己,总在弄湿这个流光”,现在还一再引用。
下雨的日子,朦胧而清新。天地间拉开一层水幕。尤其是在傍晚,站在高处看水帘那边的万家灯火,家的温馨便扑面而来。下雨的日子,又是静谧的。世间的一切喧嚣与嘈杂都被拉到很远的地方,只留下雨水滋润大地的沙沙声。这样的日子,连心灵都不觉安静下来,只想有一扇窗,一层帘,看窗外车水马龙,听帘外潺潺细雨。或者捧一本书,和着雨点的伴奏,沉醉于一片书香之中。又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发发呆,愣愣神,独享这上天赐予的闲暇时光。只不过,寂寥的日子,愁绪也常常趁虚而入。于是,平日那些被忙碌积压下去的情感的枝枝蔓蔓,也在雨水中发出新芽,悄悄成长起来。或是想念远在千里的亲人,多日未见的朋友,又或者朝思暮想的爱人,但总归多是有关相思的。而如果现在翻阅文人们那些雨日中所作的思国思乡思故人的诗文,共鸣也就更进一层了。
思念,本来无声无息,可是一旦那遇上雨,那情境就大不相同了。这时的雨点是打在心上的,从一滴一滴到千丝万缕,在不知不觉中,雨点就编织成一张大网,将心灵罩在其中。于是你会发现,连思念都融入到雨滴里,变得潮湿湿黏乎乎,变得能够跳动,变得有声有息。就连思念的程度,都依了这雨的大小了。疏雨打梧桐,这是含蓄而淡淡的想念,多是些懵懵懂懂的情愫,绯红,羞涩。骤雨打荷叶,那是浓烈而奔放的情感,思念的分子已如吸水的海棉,膨胀般占据了整颗心。而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那就是对家国的热爱与依恋了。那思念不是凭空而起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出于血液里骨子里,渗透于每天每时每秒之中,所以就有了呼风唤雨的本领。而这,也正是乡土爱华夏情的魅力了。
看窗外,春雨仍在淅淅沥沥。清明时节总是和雨不期而遇,而这场雨,又总是和杏花,和先祖串连起来。也许,这也是上天的恩泽吧,让我们在缅怀先祖的同时,使心灵在浮世的喧嚣之中沉淀下来;让我们在一片忙碌中得以安静,听一听雨声,听一听心底那个思念的声音。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