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去修车,碰到一个30多岁的妇女在修车厂打零工,天气太冷,工作很辛苦。朋友很同情,妇女说:不算什么,房租太贵,只能住在城乡结合部的简易房,又因为安全问题,绝对不允许用电,火等设备取暖,(最近北京的最低温度在零下10度)。这些还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两个孩子在河南老家做留守儿童,一年见一回,根本不认识她。
朋友给她建议:要不要换作家政或者住家保姆?最起码住的会比现在好,还可以多挣一些钱。妇女迷茫的说:我不会啊。无论怎样告诉她,这些工作很简单,学习一下就会了。她都是摇头,我不会,我学不会。
朋友说在那一刻她知道,最惨的不是生活给人的折磨,而是自己对自己的锁死,如果不能解放她的意识,给钱,给工作,给什么都不能帮助她改变生活。
培养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这些词都是近些年才提出来。其实它始终存在,只不过人们发现,以前这个可以被忽略的能力必须被呈现出来而已。
我婆婆60多岁了,因为不识字,她的生活范围小的可怜,每次来北京没有人陪伴都不敢下楼,害怕不认识标识找不回来。不去跳广场舞,没有任何爱好,生活里只剩下孩子,孩子们长大了,又一个一个离开。虽然有家穷,社会重男轻女等等大环境的原因,但是说起来,无数和她同等条件的老人早就扫盲开启了新生活。
女儿学音乐的老师是一对年纪比较大的老夫妻,男老师去莫斯科演出,在莫斯科停留一个月就学会了简单俄语,就可以带着团里的女士们出去买买了。60多岁学会了开车,可以带着老伴出去兜风买菜。
女老师现在奔80的人了,经常国内国外演出,智能手机用的溜溜的,发朋友圈,用微信联系学生,微信收款,发红包,淘宝购物。昨天老师跟我说,我看上了一个双肩包,双11的时候360现在变380了,不合算不买了。给我看收藏的包包图片的时候,还跟我说,下边那个原价多少,你都不用看,那都是骗人的。
在谈到学习的时候,好多人表示,我都30,40,50,60了,都已经定型了,不用学了,现在是看你们年轻人了的了。有没想过,虽然你的工作,家庭,事业定型了,但是你的生活没有啊,它每天都跟随着大环境以不同的方式展现。
原始人的时代,人类在狩猎时代走过了100万年,农耕时代持续了2万年左右,工业时代几百年。在这些时期,一个人甚至几代人出生到死亡可能都不会经历一个变革和创新,人们学会一个用到老,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是不行。
而现在,你能想象不学习移动支付,出去吃饭都会有所限制么?过去父母和孩子的代沟,是指一代人,后来说十年就有代沟了,现在三年就有代沟。说不定哪一天和自己同龄的妻子或丈夫也有了说不到一起的代沟。
今天,有可能只是因为和身边的人有不同的爱好,逛不同的网络论坛,喜欢的业余生活不同,亲密的人之间都会产生陌生和隔阂。
过去 人们常说,计算机行业更新快,要不停的学习,所以特别的辛苦。但现在,每一个行业的工作人员都被淘汰的阴影笼罩,人人都在想人工智能时代自己的出路。
工作中被动前进的压力比比皆是,我们就不在细述。在生活中,我和老公结婚20年,每次回老家,公公做的饭菜始终如一,如果在家住一个月,这一个月吃的饭据老公说,就是他吃了20年的一个死循环,和他父母的生活一样,饭好不好吃在其次,单一的食物和生活也给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的困扰。
昨天去上音乐课,老师刚刚去超市采购完,拿着一袋菊花菜问我,你吃过这个么?我说,没有,因为我不太会做。老师说,我以前也没有吃过,听别人说好吃,我就买了试试,果然好吃,做法也很简单,就是清炒就好了。
当我们以为缺乏学习能力只是让事业受损,和自己的生活并没什么关系。不过,却不知道,它带走了你多少生命的乐趣,和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新年听到这句话特别的喜欢,送给朋友共勉: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去年,有一个收费站的员工出了名。因为收费站裁员了,她非常悲愤地说:“我都36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到这个岁数,学东西都学不了,也学不会了。我这下半辈子可怎么办呢?”请注意,她觉得自己啥也学不会了,36岁。
而一位100岁的老奶奶说:“我特别后悔60岁的时候没有开始练小提琴,如果当时练了的话,我现在已经是一个有40年经验的小提琴手了。”
“朝闻道,夕可死”,你看,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应对的方法了。
新的一年,摆脱怠惰,狭隘和所有的借口,将他们埋葬在过去,因为他们都是无用的负担。用开放的心,每天学习一小点,建立一个全新的自己,全新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