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那年我一行人初中毕业,我和其中一位同学开始憧憬未来要去上哪所大学,高中的学费还没着落,那是03年,物质匮乏,远没有现在富足,很多家庭能供孩子上完初中已经耗费了很大财力,上高中考大学想都别想。
记得上初中那会儿,同学一件衣服穿了五六年,旁边的同学问她家里是不是很穷?为什么从来没见她穿过校服以及这件衣服之外的其他衣服,其实那时候很多同学家庭条件都不好,很多人上学就是为了完成大人交代的一项使命,一心想要通过学习、通过汲取知识改变命运的很少,从平时的学习积极性能明显看出来,爱学习的人始终紧随老师讲课的思路,而那些混日子的,思想已经飘到九霄云外。老师时常在课堂上说“爱学习的孩子眼睛里透着光,思想不集中的从呆滞死板的眼神就能看出来”。
初中毕业的那段时间很多同学都觉得终于得到解脱了,“苦”日子终于熬出头了。
我和同学在那段时间开始规划我们未来的人生,未来对于我们来说,如同雨后彩虹,完全是一个五彩斑斓不一样的世界。她的理想是能够通过上大学改变贫穷,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而我的理想是成为西北最年轻的作家,游遍大海山川,走遍世界各地,让父母走出农村去过我理想中自由、富足的生活,不再为一块钱的盐发愁,不再为子女的学费日夜争吵,让日子过的好起来。
那段时间我们奔走于两家之间,除了规划未来的人生,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学费还没有着落,如果没有经济上的支撑,我们所谓的理想都是空谈。我的父亲坚持自己的固执:女孩子上学就是在浪费钱和时间,他说眼下家里需要劳动力,我应该投身田间地头帮家里分担负担家务。我们父女一直僵持着。她们家也没人支持上学,大人们说的话貌似很有道理“上学没有错,重点是家里拿不出钱,”看似理解我们的大人最终用没钱两个字硬生生打破了两个孩子上学的理想。
理想支离破碎,我们仍不想放弃。
我们决定改变策略,要用讲道理的方式去打动大人,镇里高中的校园的院墙上立着一块儿醒目的标语“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当我们搬出这句话时,一向讲道理的大人变得不再理智“一个孩子不用心读书,尽学会了和大人讨价还价,想当年我们哪有书读?不照样把家里这几十亩地种的紧紧有条。”
后来,我们渐渐接受了所谓的命运,让上学的愿望在黄土中一点点消磨殆尽。
那一年村里有个女孩儿年长我们几岁,早我们三年初中毕业,为了说服父亲继续上学,三年来通过自身努力攒够了上高中的学费,倒不是家里条件不好,而是她的父亲同样认为上学无用,为了证明自己她学着大人们,拉下脸面向路过得游客推销家乡的土特产,起早贪黑踩着露水上山采蘑菇,下山推销蘑菇,幸运的是,这样的举动打动了不少村里人,最终初中毕业三年的她得以继续上高中,而她终究没让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失望,在外地上完大学签了工作,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如今成了村里人人称赞的“成功”人士。
我依稀记得我和同学还有这位学姐坐在三伯家院子后面的那块儿大石头上,单纯的以为一切会朝着我们所努力的方向发展,人生会变得越来越好。
我们不能去埋怨大人什么,也不能去挑大人的不是,就像那位学姐说的“当初她渴望上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家庭,也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他父亲当初的所做所为让她心寒,”这么多年她试着从心里原谅了父亲,可是她再也不想回到家乡了,“也许在异乡她才能感念父母恩情,才会倍加珍惜这段缘分。”
这么多年来上学这件事在我心里始终是个结,在这个拼学历、拼背景的时代,学历成为了很多人就业路上的挡箭牌,的确,有一小部分人通过自身努力没有学历一样取得成功,可这样的只是极少数。更多人的梦想破灭了,其中不乏各种各样的原因。
老一辈人始终以自己的见识为孩子言传身教,坚持自己所谓的道理,毁了很多年轻人的梦想。 物质匮乏,精神上同样匮乏,孩子不读书并没有改变家庭境况,贫穷的依然贫穷,落魄的依然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