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世,子女们在瞻仰遗容时,都会哭得昏天暗地,歇斯底里,有的甚至还会晕死过去。
但却有这样一位年轻人,在母亲去世后,拒绝瞻仰遗容,也不曾流过一滴眼泪。甚至,在送葬的第二天,就去旅游,还和女人鬼混在了一起。
这个年轻人就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笔下《局外人》的主人公。这部小说让加缪一举拿下195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诺奖最年轻的作家。
我是在大约五年前读的这本小说,但在今天却依然记得小说中的主人公。那个有些格格不入,又有些沉默寡言的年轻男子——默尔索。
有没有发现,多年以后,我们或许不记得书中的故事,但却依然记得书中那个鲜活的人物。
这就是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一部成功的小说,一定会塑造出一位让读者终身难以忘怀的人物。
就像詹姆斯·N·弗雷在《劲爆小说秘境游走》所说:“人物形象对于小说家的重要性就像木料之于木匠、砖石之于泥瓦匠一般。人物形象是小说的基石,小说的构思就来自于此。”
所以,一篇好的小说永远离不开它的基石——人物。说到人物,就自然离不开作协老师分享的关于小说的三点秘籍:“陌生感”、“变形”与“错位”。
1、“陌生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曾写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纵观古今中外名著,我们会发现这些经典小说,更像是一位半纱遮面的美丽少女。第一眼望去,我们总能被她曼妙的身姿,优雅的仪态,深深吸引。
我们想掀开薄纱,一探究竟。然后,便心甘情愿地跟随文字,一路前行。
就像英国著名作家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
一个上流社会的中年成功男人,放弃地位,抛妻弃子,一心只想画画。最后,惨死在一个渺无人烟的荒岛上。
有些人,觉得主人公简直是不可理喻,简直是胡编乱造,简直就是一个人渣。这争议的背后,也就恰恰就是小说里,最重要的人物的“陌生感”。
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他颠覆了我们对事业,对家庭,对两性的认知。他也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由此可见,“陌生感”是既是一部小说成功的秘籍,也是一部小说成功的根基。
2、“陌生感”的左膀是“变形”
我们知道全世界最好看的漫画在日本,全世界最震撼的电影在美国。那如果日本漫画配上美国特效,将会为我们带来怎样一场史无前例的视觉盛宴呢?
这个超级震撼的科幻大片就是美国孩之宝公司与日本TAKARA公司共同打造的史诗级的特效电影——《变形金刚》。
有谁能想到这部俘获全世界无数观影者的心的电影,竟源于两个会“变形”的小玩具呢?
当初,美国孩之宝公司在东京玩具展上,发现了日本TAKARA公司推出的两个变形机器人小玩具。
美国孩之宝公司回国与高层开会探讨后,决定与本TAKARA公司强强联合,将这两个机器人玩具“变形”成保护地球和消灭地球的两个汽车战士“擎天柱”和“威震天”。
“变形”成全了日本TAKARA公司;“变形”成全了美国孩之宝公司;“变形”也成全了全世界《变形金刚》的影迷朋友。
可见,“变形”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位置是不言而喻的。
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就像这两个会“变形”的小玩具一样。在现实生活中都有一个真实的原型。
中国著名作家余华在接受访谈时曾说,他创作《活着》的灵感来源于一首美国乡村音乐《老黑奴》。
原来,《活着》中那个送走全家人,孤零零地与一头老牛为伴的老人“福贵”是从一首歌中“变形”后走出来的。
《活着》后来由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著名演员葛优、巩俐等演员倾情出演,一举拿下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也荣获了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活着》的成功之处,在于余华以歌中的“老黑奴”为原型,运用“变形”手法,把一位历经沧桑,又笑对人生的坚强老人“福贵”,带到我们面前。我们就这么面对面的席地而坐,静静地听他诉说着心里话。
所以说,创作人物时既要有一个"原型"作为依托,又要以“变形”的手法,让读者有一种“一入侯门深似海”的变幻莫测之感。
3、“陌生感”的右臂是“错位”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接受采访时曾说:“现在的年轻人每天都会捧着手机刷抖音。抖音对于他们,就像是一种麻药。”
在网络爆炸的时代,所有人都几乎更愿通过视频平台去了解这个未知的世界。抖音,让我们认识了西藏冒险王王相军。
这个90后的大男孩,先后去过萨普神山、梅里雪山、来古冰川、布加雪山等70余座冰川,他拍摄的视频成了环境专家们重要的科研依据,网友亲切的称他为 “冰川哥”。
我们在冰川哥身上,仿佛看到另一个向往“诗与远方”的自己。这种“错位的情感”,让我们不禁为他点赞,不禁在他每一次直播时,走进他的直播间。
他说他出生在四川的一个乡下。他说他用打工攒下的钱去探险冰川。一个农村娃,一没金钱做支撑,二没技术做后盾,却做着环境学家都畏缩的冰川探险。这种“错位的能力”,让我们唏嘘,更让我们崇拜。
他说他爱冰川,所以宁愿放弃安逸的生活,宁愿让自己从一个90后小鲜肉变成一个60后中年大叔。这种“错位的性格”,让我们自叹不如。
冰川哥就像一位小说中走出来的人物。他带我们一起去冒险,带我们一起经历不曾经历的磨练。
我们在他身上仿佛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他们就是各大经典著作中的某位人物。
著作之所以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其人物身上散发的独特光辉。这种光辉,就是我们都缺少的一种精神,一种期望,一种想挣脱的力量。
所以,“错位”其实就是一种“偏离”,这种偏离能让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更饱满,更鲜活,更立体。
一部成功的经典之作,一定离不开“错位”。因为,“错位的情感”能打造出人物独特的灵魂;“错位的能力”能激发人物矛盾的冲突点;“错位的性格”能让人物冲破枷锁的羁绊;“错位的性别”能让人物更有悬念。
就像《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就经历了两次“情感错位”。第一次情感错位是在童年时被父亲扼杀的画家梦。第二次情感错位是抛妻弃子,远赴巴黎,重拾儿时的画家梦。
两次“情感错位”,塑造出一位“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抛弃世俗,一心只为梦想,让人颇受争议的人物形象。
一个养尊处优的大老板,情愿放弃上流社会的生活,沦落成为一个朝不保夕的穷画家。
这种“错位的能力”,又让主人公挣脱世俗的束缚,化茧成蝶,放飞自我。
一个理性的经纪人,变成一个“浪荡不羁”的画家。这种“错位的性格”,前后形成了一种鲜明对比,让主人公在读者心中得到一种“错位”的升华。
4、写在最后
我们会发现,小说中人物的这份“陌生感”,会让我们在多年以后,议论纷纷时,仍对书中的人物,记忆犹新。
这也正是“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的原因之所在。所以,一本成功的小说,一定要给读者带来一种想要探索的“陌生”之旅。
(注:在鞍山市作协学习时,作协老师们提出小说的三个秘籍:“陌生”、“变形”、“错位”。当时理解得不是很深刻。事后结合所读书籍,再次深入理解后,决定把它写成一篇文章分享给大家。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喜欢小说的你带来一些收获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