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根津美术馆 Nezu Museum,1941年开馆。收藏7件日本国宝级作品。其中包括传说中牧溪的《渔村夕照图》。 其内容表现的当是潇湘八景中“渔村夕照”一景。 1063年,北宋山水画大家李成浓缩潇湘美景,作《潇湘八景图》。其弟子宋迪承其志趣,作潇湘风景平山远水八幅。沈括在《梦溪笔谈•书画》中有提及。八景分别为:山市晴峦、渔村夕雪、远浦归帆、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洞庭秋月、平沙落雁、江天暮雪。
法常,生年不详,卒于约公元1281年,南宋画家。杭州西湖长庆寺僧,俗姓李,号牧溪,蜀(今四川)人。初儒生,中年出家,在临安与日僧圆尔辨圆(1202-1280)同为径山无犟师范(1178-1249)的法嗣。性情豪爽,好饮,一日语伤权臣贾似道,避罪于越之丘氏家。法常敏慧,善画龙虎猿鹤、花木禽鸟、人物山水。此人画法极具禅意,每幅画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形象颇为严谨背景则较为纵逸 。
牧溪的《潇湘八景图》在南宋末年流入日本,并对日本美术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日本研究者认为“八景”是作为一个完整画卷传入的,表达的也是统一的主题。然而经过数百年的历史风云,如今八景已各自分离成单独的挂轴,且有四景遗失,仅存四幅真迹。
在日本传统水墨画中有两波中国水墨画的流进,第一个是以牧溪为代表的镰仓时代五山文化中的宋元画潮流,第二个是江户时代禅宗黄檗宗传入的明代绘画潮流。因此在日本绘画史上最亟待解决的是“本画”与“中国画”的关系问题,还具有样式上“大和绘“和”宋元画“的关系问题,这对于探讨日本美术的精髓以及日本特有的审美意识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现代著名画家东山魁夷言:“牧溪的画有浓重的意境,非常逼真,而他却将这些自然地融入画中,形成风趣而柔和的表现,是很有趣的,也是很有诗韵的,因而这是最适合日本人的喜好,最适应本人的感觉的,既细腻又平实。可以说,在本国的文化中,牧溪画的真正价值得到了认可。
一休《狂云集》蓑衣水宿满身霜.鱼屋苔矶富贵长.白发空吟江海志。竿潇洒带斜阳。
追溯至镰仓时代,当时的足利将军为了拿到实权,推广了从海外传来的新佛教“禅宗”,而当时的禅宗和尚并不只传播禅宗思想,还传授包括道教,儒家,宋学等思想,内容有书画,诗歌,饮茶等,并无固定的形式。足利家建立了教育文化中心“五山”,之后被称为“五山文化”,作为禅宗的文化中心。到了室町时代由于水墨画发展受到当时统治者助推,形成了一统之势,禅宗文化开始普及,政治阶级和文人也幵始接受了禅宗文化,这些历史原因使得日本禅宗得以流传,并培养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形成了日本审美观念中最具特色的“简朴”、“古雅”的审美意识。
许多日本家的绘风格被称为“牧溪样”,“和尚样”。 牧溪的作品是禅宗思想影响日本审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在当时的中国,禅宗思想被宋代理学吸收后失去了先前的活力,水墨画“减笔画”的繁荣也随着宋朝的灭亡而消失了,位在本,在禅宗不断发展的同时,“减笔画”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日本水墨画”是传承牧溪,梁楷等的画法和意境发展起来的独特绘画形式,通过这些作品和因这些作品的影响而发生的转变可以说明禅宗思想在日本的变化过程。
无准师范是四川梓潼人,俗性雍,九岁出家,后到灵隐寺侍奉祖先。先后在江浙一带住持寺院,晚年奉诏住持径山寺。无准师范的门徒中有断桥妙论,雪岩祖钦,兀庵普宁、无学袓元以及僧圆尔辩圆等,牧溪也是其中的弟子之一,牧溪和当时本派来中國学佛法的“圣一岡师”是同门,圣一在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回国时携带牧溪作品,冇《观音图》,《猴图》,《鹤图》,至今仍珍藏在东京大德寺,被称为“国宝”,也是牧溪作品中最著名而且最主要的代表。
福井利告郎发现和研究的旧水户德川家藏的牧溪真迹《丰干寒山拾得图》(益田家收藏)随附笔记中有《续木朝史》引证的《梅谱》的记载。《续本朝确史》也称《皇朝名拾集》,是《本朝史》的补遗,作者桧山扔斋,是江户人,以书刚鉴定为职,博闻强记,天保十三年(1842)九月六十九岁卒。这本《梅谱》保存了一些中光《梅谱》以及其他《梅谱》中朱曾记载的新资料,具有重耍史料价值。书中记载了《图绘宝鉴》中所有关于牧溪粗恶画风的描述。
另见《日佛庵公物日录》,它是以元应二年(1320)的目录为基础,在贞治二年(1363)被修改编辑,其后在贞治四年之前再一次校对。镰仓时代圆觉寺塔头和日佛庵的藏品台账中记录了很多佛具,墨迹,陶瓷器皿等内容。记录的绘画中,兼有画家以及画题的画轴超过十件,其中传说中的牧溪画有以下四件:“猴二铺牧溪佛源赞坐禅猴一铺牧溪虚堂赞,松猴绘一对牧溪,树头绘一对有鸡牧溪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