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聂老师要我们按这样的形式来开展交流活动:从我们之间推出两个人介绍自己的教学方法;介绍完后其他人提问;提问结束后讲述人退到圈外,听其他人说感想和看法;最后讲述人回到队伍中进行总结发言。我本来不想发言的,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但因为聂老师在举例的时候说的是我给孩子们写信的事,我想既然可以讲这件事,那我就来讲讲吧!没想到今天竟然成了我的专场。
我说道――刚接手这个新班级时,面对这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内心充满了惶恐与无助,感觉到跟孩子和家长之间仿佛隔着一堵无形的墙。真想快些跟他们建立起一种相互欣赏、彼此信任的关系。我想到了曾经读到的《小王子》,小王子和玫瑰花在没有相互驯养之前,他们之间也是陌生的。于是,我在班级群里开辟了一个“孩子,让我认识你”的写作专栏,每天用文字记录一个孩子,用这种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用这种方式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弘扬班级的正能量,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的孩子,也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我自己去了解每一个孩子,去喜欢上每一个孩子。每写完一封信我就会抽时间在班上念,因为这些文字既是这个这一个同学的,也是写给全班同学的。这些文字不单单有我对孩子的评价,更多的是记录与这个孩子或班级有关的小事,写出我对这些事的看法,里面蕴含着我的教育理念。写着写着,我真的写完了51封信;写着、写着,我确实感觉跟家长和孩子们的心更近了,我们真的就像《小王子》里说的那样,那个遥远星球上的那朵玫瑰花对于他已不再是陌生的存在,而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写着、写着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也跟着一起写了起来……
讲述的主题正好跟我昨天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的一致。我自己对给孩子们写信这件事到底做得是否妥当不是特别确定,因为信件是比较私秘的,我的公开信会不会泄露了孩子的隐私;还有对孩子的认识是否全面,对他们的评价是否公允;写信对他们到底产生了多大的效果,我也没有量化的标准。只觉得是当时随心而动的举措,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罢了。没想到大家给了我很多积极的回应,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信心。春花老师说我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易老师说佩服我的毅力;小艳说这种公开的书信要拿捏好非常不容易;梅婷老师说这是“走心”的举措;倪佳老师说感谢我这么用心地对待孩子们;同样是中途接班的谢红老师感同身受;山霞说写信是心灵的对话,是对鲜活生命个体的认可和接纳过程,还建议我将这些信编成一个小册子,孩子们毕业当做礼物送给他们;巢幸老师说写信的方式能让尖锐的东西变得温和,让有力量的东西更加温暖人心……
最要感谢的聂老师,她从理论层面对我给孩子写信的方式进行了梳理总结。聂老师说,这些孩子因为频繁更换班主任(之前已换过五任班主任),感觉自己被抛弃,与自己喜欢(或只是已经适应了)的班主任之间的这种分离会让孩子产生焦虑感和很强的不安全感,对新接手班级的老师就会缺乏信任,心里充满抵触情绪。我写的信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用心,对他们的关注,他们心里的缺失得到填充,他们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会更有信心,对新接手的老师也会多一些信任。一封信带来了孩子情绪的稳定,一封信建立起了信任关系。此时我才知道原来他们的过度自我保护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他们的冷漠与叛逆是保护自我的一种防御机智。聂老师还建议我继续挖掘家长教育这一部分,补充主题班会等活动,并提炼这些教育行为背后的心理学意义,行成一本对教师有指导性价值的册子。聂老师不愧是优秀导师,总是能把我们引向更开阔的视角,更广阔的天地。
回家我又仔细地拜读了大家的简书。读到巢幸老师写的:写作能把稍纵即逝的美好记录下来,使之成为永恒,这也是自己与自己对话,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心会更静更柔软。我对这一点深有体会,这些话让我想起一个科任老师说五(3)的孩子那么调皮,为什么谭老师还能那么心平气和,那么有耐心地跟他们说话?我自己也觉得奇怪,我几乎很少扯着嗓子对他们吼了。上一届六年级我可没少这么干,现在感觉自己脾气好了很多。写这些文字不仅能给他们力量,也能让我自己的内心变得沉静,帮助我度过了刚接班时的焦虑期。就像春花老师说的,这种写信的方式不仅让我们走进了孩子心里,也让孩子走进了我们的心里――只有这样,真正的教育得以产生。
今天真的受益匪浅,相信有大家的鼓励、支持与陪伴,我一定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