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文/韩起云
偶尔翻阅公众号,我看到了一篇文章《一首孤独了300年的诗,一夜之间,亿万中国人记住了它。》,心中非常好奇。心想,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诗,竟如此神奇?点击下去,边听边看,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故事,让我一下喜欢上了《苔》这首小诗,反复涵咏、默诵: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苔》是清代袁枚所作。作为一个非常注重生活情趣的人,他在园中遍植花草,营造理想中的诗情画意,偶然发现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藓,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生长在太阳也照不到的地方,但也能凭自身的力量开花结果,由此成就经典之作。
虽称经典,却从未见过这首诗,深感汗颜。大山深处的支教教师梁俊,用一把吉它,和孩子们一起,为《苔》而歌!他们所吟咏的,不仅仅是苔,更是对一个个微小而又坚强的生命的歌颂!也恰恰是对千千万万梁俊一样的老师们的赞颂!他们生命如苔一样微小,毫不起眼,却一样努力地积蓄青春,展示生命的精彩,努力地开出一朵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尽管,这朵小花无人欣赏,尽管这小花比不过牡丹的芬芳,但,这朵小花也拥有自己一缕独特的幽香,一抹刹那的芳华!
忽然想起一句: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争什么?纵有“白日不到处",只要不自弃,只要还承认自己是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便纵有万般困苦,只要不低头,只要努力长成自己,定会“青春恰自来"。也会如牡丹一样,盛开自己的生命之花,尽管,这花如米粒般大小。但,花虽小,终归是花,散发着芬芳的生命之花!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反复吟诵间,思情涌动,竟至双眼迷蒙。吟诵中,已分不清苔与我,我与苔。芸芸众生,牡丹几何?却是无数如苔般的微个体,为生活而奔波。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我和我的伙伴们默默坚守在乡村教育的第一线。年复一复,日复一日。用粉笔书写青春,用讲台诠释生命。我们读书,我们写作,我们吟诵经典,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我们用努力、用行动去告慰青春,我们相信,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虽然无法与牡丹相提并论,我们也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开出属于自己的米粒之花,昭示生命的意义。
夜,悄然而至,恼人的密雨,斜织着霓虹灯影。任雨丝打湿脸颊,耳畔又响起梁俊师生那动人的旋律: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