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徽
少年不识双亲意,养儿方知父母恩。
之前上大学,和大学毕业之后工作成家都留在外地,算起来也是多年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每年也就是节假日才回家呆那么几天。
有了小孩,父母和我一起住,帮助照顾小孩。每天朝夕相处的日子,越来越了解和懂得父母的心,只恨时光可以倒流回青春岁月,年少不懂事,不要那么任性。
我们一家人,一起伴随女儿成长,点点滴滴的小事情,时常触动我的心弦,觉得世界上最感动的事情,就是像宠爱孩子一样的宠爱父母。
1.
女儿还不会走路那会儿,喜欢看她睡觉的样子,两只小手紧握拳头,做投降状,她酣睡,散发着甜蜜的奶香,你可以端详上她好一会儿。你会关心她睡觉时的一切细节,衣被枕头是否舒适,房间的温度光线是否合适等。有一天母亲说她总是腰疼,半夜总是翻身,怎么都睡不好。我耐心的询问着,是不是床垫太软,要么换个枕头,还是这床有点窄,和父亲两个人有点拥挤。
自那日起,我发现,虽然说父母是坚强的,但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坚强,有时候随着子女的长大远离,自己日渐衰老,他们内心也有非常脆弱的一面,在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小孩之时,应该更加关爱父母。
之后,给父母换了床垫,好多了,原来的床垫太柔软,换了健康枕。母亲说晚上睡觉腿时不时的会抽筋,我就买来艾草和木桶,他们可以每天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可以睡个好觉。咨询医生是不是需要好好补钙,和补充其他的营养品。父亲说睡觉时半夜他的几根手指会有些胀痛,就带他们看医生。
其实之前,这些事情他们也唠叨过很多次,我都心不在焉的。那日我恍然醒悟后,特别关注了他们之前的啰嗦话时,才知,他们需要子女的倾听,帮助和关心。我知道,如果我不过问,他们基本也不当回事,随口说说可能是老了吧。知道他们很享受你的照顾和关心后,我竟偷偷的流泪了。
2.
养育小孩是个漫长的过程,孩子的变化在母亲的眼里时时都有惊喜。她会翻身了,她会坐了,爬了,走路了,说话了,等等。你买来各种书籍玩具教育她,带她去展览馆博物馆,公园娱乐场,给她报各种艺术班培训班,带她旅行看世界。为了孩子,父母亲愿意付出一切,再累也心甘情愿。
同样的耐心和关注,也记得给父母。虽然父母老了,其实他们更需要学习和懂得各种讯息,来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科技互联网世界。教父母发短信,注册微博,玩微信,帮助他们建立属于自己的微信群,帮助他们关注他们喜欢阅读的订阅号,教会他们怎么发图片和文字到自己的朋友圈,教他们学会点赞和评论。
他们学的慢,当他们学会了,就会想小孩子一样的很开心很满足。听见父亲自豪的跟他老哥们说,你怎么还不会建微信群?你等着,我慢慢告诉你哈。我也觉得心满意足。
3.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喜欢跳广场舞,他们也很渴望学到别的新知识,来弥补他们曾经荒废的读书岁月。这需要我们在抚育自己的小孩成长之余,还要耐心的和父母交流,了解他们这个年龄想要学习什么,如果他们不懂,可以带他们到社区,或者附近的老年大学,看看他们喜欢学习什么,当父母看到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在学习书法,弹钢琴吹笛子等,或许他们会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子女总不能时刻陪伴在左右,但这些看似无用的兴趣爱好,可以陪伴父母,怡情怡性,这是给他们精神世界带来真正的滋养和保健。
父亲喜欢写字,我买来各种书法帖,准备好笔墨纸砚,给他专门备好写字的空间。父亲真的就会练起来,《陋室铭》欧体写得有模有样。当有客人来家时,赞叹墙上的书法,想讨一副字时,父亲眼神里都是欢喜,嘴里还谦虚的说着:“写的不好,都是带孩子之余,随便练的。”然后,父亲写字更有了动力,每天都可以写上几个小时。一日,父亲对我说:你说写字的人吧,总得写写《兰亭序》吧。我赶紧说:写。帖子来了,父亲每日乐呵呵的写起来,隔断时间就和我交流他写字的心得。
母亲爱看保健养生书,一次她认真的说:我看书上说活动手指可以预防中风和老年痴呆症,你教教我弹琴吧,我可不想七老八十的谁都不认识了。于是,六十八岁的老妈跟我学古琴。看着她带着老花镜,有模有样的学习指法,练习曲,竟也学会了天书一样的古琴谱。
只要开始,永远不晚。这句话,我想,身为子女的都可以在父母身上实践一番。很多时候不是父母不感兴趣不愿意学,也不是他们说的那样,人都老了记不住了,学那些做什么用呢。或许原因是,父母没有了那份自信心。此时的父母最需要就是子女的倾听,鼓励和信任。
有时候父母需要的不是保健品,而是帮助他们培养一些志趣,这也就是养父母之身,不如养父母之志的意义所在吧。
3.
为人父母可以倾尽其有的带孩子探索未知的世界,也应该懂得如何陪伴父母度过不多的,甚至掰着指头可以数得着的时日。而往往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忌讳和避免谈论的话题,觉得无用,觉得残酷,
可是,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不就是人生七苦么。没有人可以逃离。当一家人坦然面对这个话题,会帮助父母更好的珍惜时光,安度晚年。每个人都害怕病痛,恐惧生死,父母更不例外,只是他们不说,或者也如大多数人那样想,就这样吧,怎么样都是一辈子,反正都是死。
以怎样的心态面对病痛和死亡,曾经我也不知和父母怎样去探讨这个话题,但我是真切的看到父亲有了腿痛的困扰,母亲也有这样那样多年积累的病痛的折磨,很多时候我也束手无策,因为基本都是老年病引起的,无药可治。
一日我给父亲带来小楷帖子《心经》,《金刚经》。父亲说,这字不错,开始练起来。一段日子后,估计《心经》写了二三十遍吧,父亲对我说:《心经》我可以背下来呢,你看是不是这个意思,懂了这个就是能除一切苦?接下来还给自己起了个名字 “悟了”,那段时间书法作品的签名就是“悟了"。 有次听父亲跟母亲说,别老记着过去那些糟心事儿,都已经过去了,都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哪。父亲,竟会用《金刚经》里的句子劝导母亲了。
谁说,父母老了,没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了,那是身为人子女的我们没有用心开发父母的天赋呢。天赋不是只有小孩子需要开发,每个父母都有天赋的。明心见性这智慧,可以让老人家摆脱无明的烦恼,真正看的明白,活的明白。
我想,父母或许是真的懂了“除了死生无大事"的真谛了吧,至少他们越来越少的自怨自艾,唉声叹气,更多的是欢喜与慈悲,宽容与接纳。
之后,在恰当的时机,我给父母分享了世上最著名的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阿瑟·克拉克在这里长眠。他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成长。” 父母点头,称赞,说:对,只要开始,永远不晚。朝闻道,夕死,可矣。
4.
《论语·里仁》里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记得自己孩子的生日,也要记得父母的生日。欢喜的是父母还健在,忧伤的是父母年事已高。看孩子欢呼雀跃的背影,和父亲不再挺拔的身影,这一老一小的背影,是喜悦,是感伤。岁月无情,人有情。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上苍厚我,可以做世上最感动的事,还有机会,像宠爱孩子一样的,宠爱着父母。
无戒21天写作训练营/预写作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