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阅读中遇到的疑惑
1.曾经有些阅读者提过这样的问题:有些书看过就忘了,记不得书中的内容,当别人提起来的时候,只是模糊的印象,说不出所以然来,仅仅是“我读过”的状态;
2.对于这个问题在我读一些散文诗歌的时候,像第一次读梁实秋《雅舍小品》、泰戈尔《飞鸟集》的时候,也不得要领,有些优美的句子段落会记在纸上,但过一段时间不去翻阅,几乎就记不得了,但又不能仅仅的去背诵,虽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终究是方法不对; 慢慢地在阅读中体会到了有效阅读的好处。
二 如何通过美妙的阅读之旅有效提升?
我们阅读到的是知识,如果没有内化转变成自己的经验,并无卵用,因此在阅读后要深加工。
1.在阅读之前加强阅读动机意识
在我们拿到一本书翻开之前,一定要带着问题来打开: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方面的内容?我需要建立哪些联系?我对这本书有何期待?然后思考及预测,进行对比分析。
之前读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时,阅读之前我就事先勾勒了一幅有关内容的图画,想象了下自己编织的这个故事蓝图,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有多大的差距,这让我想起金庸先生写故事之前总是会先列出能够想出的种种情节,然后把大众能够想到的一一删除不用,所以写出了N多大作,这对于我们的阅读写作有很大参考意义。
2.建立多方向有效链接
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阅读到的内容与我们大脑中的记忆构建有效链接,如同神经元构建神经网络一样,在各个神经节点散发出的神经纤维联系越密切,互动越频繁。
通过连接,思考整合有利于应用,如同读稻盛和夫的《活法》,读每一节都有感动和收获,在不同的时期阅读,亦有新的体会,浅显的语言所表达的哲学思想,在企业管理与生活中都是通用的,可以帮助我去面对工作及生活中的问题。
3.笔记总结,有效输出与分享
有些喜欢纸笔记录,优势是比较随意,手里有纸笔即可,有些喜欢电子记录,方便存档,我的方式是想写字画画的时候就采取纸笔方式,然后拍照片存档,有利于日后搜索归类,多数时候会用为知笔记记录,检索起来方便,说到为知笔记,我觉得这个工具挺好用的,有利于建立我个人的自我管理系统,之后想写篇《为知笔记使用心得》写一点一年来使用为知笔记的收获。
在我读到好的文章或书籍,都会迫不及待的与人分享,因为那是快乐的体验,在交流中会有新的收获,要记住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可以说也可以写,在这个过程中对文章逻辑架构、知识层次等有序结合,这需要调动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来阐述,比如我们看《红楼梦》,不同的人会读到不同的味道,在高中时候第一次读红楼,只觉得诗词美、故事情节吸引我,当时看完一章就迫不及待地跟同学在体育课上讲述“林妹妹与贾宝玉”的故事发展,后来对里面的药感兴趣,又有重点的去读了,进入职场之后,再看《红楼梦》,越来越觉得这是本宝书,曹雪芹简直惊为天人,我着实崇拜的偶像,在没有商学院的清朝,他把整个职场中的大事小事各个人物特点拿捏的恰到好处。
4.在实践中整合,实践实践再实践
针对自己的问题去读,在反复阅读中不断强化,并形成自己的读书体系。 多做笔记,以用为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主题为核心,提炼观点与建立连接点,输入-归纳-简化脉络,形成习惯,定期回顾归档。 多做分享,享受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