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这本书回来,是因为有很多次看完别人的文章或者听完别人说的话觉得很好,但是当我想回复点什么时,发现自己除了“好,很好,非常好“或者直接点赞之外,说不出任何别的话来。如果聊天的话,这就是把天聊死的节奏。
书买回来之后就开始看。事实上,这是一本很好的练习册。书上应该记住的内容,或者说你判断某个内容是否可靠的套路,汇总起来其实就是它所有章节的标题。而展开的部分,是很多针对实际例子的分析解释和练习。
书上说,当你看到一个话题时,可以按这个顺序来判断:
1.这个话题关我什么事--如果完全和你没关系就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这上面了
2.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3.理由是什么
4.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5.有哪些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6.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7.证据的效力如何
8.有没有替代原因
9.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10.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11.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当我看完一半时,发现当我回答完结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的时候,大部分我自己写的文章都已经倒下了:尽管经常喜欢用1、2、3、4来罗列一条一条的东西,但也掩盖不了自己逻辑真的很差的事实。很多时候我写下一个观点,更多的只能叫做断言--因为没有足够的理由去支撑。也难怪都只能写很短的文章,因为没说清楚嘛,如果说清楚就一定还得加上很多东西;以及难怪有时候会发现别人想的跟我写的完全不同,没说出来的东西太多了呀,大家就各自假设了。
接着去翻别人的文章,练手的里面,一大部分是活不过前几个问题(论题、结论、理由)的,原来写得好与差的差别,除了直觉之外,也是可以用理论来解释的--只是我从来都不知道而已。
于是最近看任何文章,几乎都不自觉地带着这个清单的前几条,觉得非常有用。想这么有用的东西,我怎么居然到现在才看到。
结果很快又被打脸了。
某天翻印象笔记的历史记录,忽然发现我在2010年就读过这本书,更可怕的是当时还在博客上写过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却完全不记得了。我只记得当时和上司聊天说我不会吵架,然后他建议可以看一些批判性思维方面的书。我就去找了一本书来看,看的时候觉得写得挺好的还特地记了下来,看完之后就束之高阁了,连书名都想不起来了。
那么这一遍看完之后,以后是否还是会忘得干干净净呢?应该不会了。两次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呢?最大的差别可能是:
1.目的不同--到底是"我想跟别人说我看过这本书了“还是“我觉得这本书有些东西我可以在现实中使用”;
2.只字不差地阅读--追求速度(或者说追求看完)与追求看懂完全是两回事,在自己水平不够的前提下,两者是不兼容的。
然后,鉴于最近也很纠结写读书笔记的意义,于是也重新想了下:
1.最重要的内容,你可以直接去用的那部分,写没写下来好像没什么差别:要么你直接就去用了,要么从此就忘了。基本不太可能过个一段时间从箱子里翻出来再去用,看原文都没打动你的东西,看读书笔记更不可能--如果你的读书笔记写得那么有感染力,当时你就行动了,何必等到后来。
2.那么写读书笔记到底还有没有意义:显然是有的,最大的意义大概和写文章一样--记录和思考。
3.读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读书笔记,而是为了让你的生活有所改变--所以读的时候与其想着有什么要记下来,还不如想想有什么可以马上用起来;写读书笔记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读好书,更不是为了给别人看。
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