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人生》179 “‘英明’的国王”与“曹操斩王垕”
“‘英明’的国王”这个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初的欧洲。故事说,在欧洲中部,有一个长期在王权统治下的小国,发展缓慢,民怨沸腾。一天清晨,国王将一个负责盐业的官员叫来,小声向他命令道:“从明天开始,盐价上涨30%!”
盐是民生必需品,价格骤然暴涨,必然加重民生负担,引起更大民怨。因此,这位官员听到命令后,大惊失色,赶忙阻止说:“陛下,不可,不可呀!盐本来就是国家专卖,价格已经不低了,而且每年的收入也非常丰厚,如果再涨价,老百姓就吃不消了。”
“你想抗命吗?”国王声色严厉,冷峻逼人。
“不敢,不敢。”官员吓得后退了一步,“不过,陛下,能不能慢慢地涨价,让老百姓一点点地接受。”官员嗫嚅着。
“这不可能!”国王毫无收回成命的意思。
官员改变了一下姿态,慢慢趋前,小声地对国王说:“陛下,您或许早注意到了,最近您在朝野的声望正在下跌,是不是考虑一下,再这么一来,会对您更……”。
官员的话还没有说完,国王霍就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指着他的鼻子说:“你不想活了吗?”
听到国王的吼声,几个卫士从后账闯出来,手握剑柄,虎视眈眈地看着这位官员,吓得官员连连后退。
国王挥挥手,示意卫士退下。当卫士走后,国王招手让官员到跟前来,压低声音说:“这事只有你我知道,记住, 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不准说是我让你这样做的,就说是你自己擅自决定的。否则,我会立即杀了你们全家!”
官员吓得面如土色,他不知道什么地方得罪了国王,但为了全家性命,他只得领命而去。
第二天,全国盐价暴涨,不几天功夫,整个物价因盐价上涨而纷纷上扬,国民不堪其苦,怨声载道,眼看国家就要发生民变。正在这时,国王召集众臣议事,当众宣布命令:“立即将盐官撤职查办,食盐事关民生,调回原价。”
盐官背了黑锅,但又不敢说出实情,因为国王至尊至上,没有人会相信国王会下这样不近情理的命令,再则,国王有话在先,如果说出实情,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丢了全家性命。
盐官被革职查办时,朝野欢呼,不少人都指着盐官的后背说:“自作孽,不可活!”但国王却网开一面,说他曾有功于国,免于下狱,责令在家反省。
这件事情之后,国王的威信大增。民众纷纷说:“真是一个英明的国王,他永远关心民众,永远与国民站在一起!”由于国王威信大幅度提升,国家政令畅通无阻,民心日趋安定,国家也有了新气象。
两年后,被削为平民在家反省的盐官忽然接到诏令,让他立刻进宫。盐官恐惧万分,洒泪与家人告别。当他战战兢兢来到国王面前时,国王对他说:“委屈你了,为了补偿你的损失,我任命你为财政大臣,管理全国财务。相信你不会让我失望。”
盐官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是听错了,仍战战兢兢地望着国王发愣。国王微笑着又重复了一遍诏令,当确证为事实后,盐官感激得泪飞如雨。
财政大臣的职位远远高于盐官,属于国家重臣。当国王宣布诏令后,国人反应不一,有的大叫:“这种人,当年不杀他就算便宜他了,怎么还能重用?”也有的说:“想必两年反省,他改造好了,这人也许很有能力,是可用之才。”
至于国王,国人个个都竖起大拇指,朝野一致认为,国王心胸博大,两年前国王的声望差点被这人搞垮,可国王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真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国家也因国王声誉飙升和政令畅达日益强盛。
“曹操杀王垕”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故事说,袁绍的弟弟袁术,意外弄到了皇帝大印,他据此认为这是天意让他当皇帝,于是就在安徽寿春这个地方称帝,建号仲氏。这件事引起了当时各路诸侯的愤怒,曹操首先率兵去攻打寿春。但袁术的部下也不是吃白饭的,再加上寿春城防坚固,曹操打了一月有余,一直没有拿下寿春。曹操十七万大军,日需军粮浩大,当地又逢荒旱,无处征集粮食,从后方调集的军粮还在路上,多日后才能到达,曹军一时军粮告急。一天,曹操将管粮官任峻手下的一个管粮仓的小官王垕叫来了解情况,王垕向曹操禀报说:“丞相,军粮马上就要吃完了,怎么办?”
曹操看了看王垕,沉思一会说:“从今天开始,你给我用小斗发放粮食,这样就可以救一时之急,后方的军粮几天就到了。”
“这怎么可以,小斗发放粮食,士兵们一眼就看出来,他们吃不饱,肯定会怨恨的。”王垕说。
“废什么话,照我的命令去办!我自有对策。”
王垕不敢再多嘴,领命而去。
当天,王垕便将大斗换成小斗,向各部发放军粮。粮食变少了,士兵们自然吃不饱。几天后,曹操私下派人到各军寨去打探消息,发现士兵们个个怨恨,都说丞相欺骗了他们,因此士气低落。
多日拖延,后方运来的军粮已到,曹操见时机已经成熟,便秘密将王垕叫到帐下,对他说:“我想向你借一件东西,用来平息士兵们的怨恨,你可不要吝啬呀!”
“不知丞相想用我什么东西?”王垕问。
“我就是想借你的脑袋示众。”
王垕大惊,慌忙跪地:“丞相,小人犯了什么罪,丞相为何要杀我?”
曹操十分冷静地对他说:“我也知道你没有罪,但我不杀你,兵怨难平,就会出现兵变。你死后,你的妻子儿女我自然会很好地抚养,你放心好了。”
王垕还想说什么,可曹操不容他说话,立刻命令刀斧手将王垕推出帐外斩首。
曹操命人将王垕的头挂在高杆上,并贴出告示说:“王垕故意用小斗发放军粮,并将省下的粮食窃为己有。现王垕已按军法斩首,军粮从即日起仍按大斗发放,保证将士们吃饱。”
将士们见克扣军粮的贪官被正法,军粮又按大斗发放,不仅平息了心头怨恨,还非常感激丞相,于是军心大振,一举攻克了寿春。
鲁钝生感言:第一个故事也许是杜撰的,编故事的人大概想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仕途艰险,伴君如伴虎;第二个故事,是小说家编造的,因为正史中没有记载这件事,历史上,曹军的管粮官任峻的手下也没有王垕这个人,小说家编出这个故事,是想证明曹操的阴险奸诈,是个奸雄。
而我们说这两则小故事,是因为它将一条官场潜规则以极端方式形象地大白于天下,让人看到了官场的阴险和权谋。
古今中外,在仕途官场上,有这样一条潜规则:上司或指派、或暗示、或怂恿下级去做某事,一旦成功了,成绩功劳自然归上司,可一旦出了问题失败了,其责任罪过则由执行的下属承担。更令人吊诡的是,在问责过程中,上司常常以正义公正的身份出场,在惩治下级时又往往会得到提高声誉和赢得政绩的好处。赚便宜的始终是上司,而下属永远吃亏,可吃亏的下属又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是因为,事情的整个运作过程,表面无懈可击,领导指派下属做的事情,完全在职权范围之内,给出的理由,也让下属无法拒绝。有的时候,下属明知道上司在利用自己或有意整治自己,但找不出推脱的办法,只好忍着。
说这是一条潜规则,是因为仕途上的许多人心知肚明,心领神会,但无法言说,无法拿到台面上。比如,你原则性强,刚直不阿,清正廉明又有能力,也因此在工作中因坚持原则与领导发生过龃龉,领导对你很不满意,于是便找机会将你调动到一个条件极差、问题百出又十分偏远的地方去工作,给出的理由是:越是困难的地方,越需要你这样原则性强、刚直不阿、清正廉明又有能力的人去工作。你明知道这是领导在排除异己,有意整自己,但根本说不出口,也没法不接受指令。在履职期间,领导或袖手旁观,或暗使一些绊子,让你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如果你舍得一身剐,找准了突破口,走出了困境,干出了成绩,首功还是领导的,证明领导会用人;如果你干砸了,领导则会说你原来的表现只是虚浮,根本没有真才实学,不堪重用。
两个小故事把仕途官场的这种现象极端化了,它通过国王和曹操赤裸裸的做法,使一直在暗流中涌动的潜规则浮出水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其目的是想让世人把这种现象看得清清楚楚。实际上,这种现象,古往今来,始终是暗箱运作的,没有一个上司会像国王和曹操那样肆无忌惮和明目张胆,他们往往都是在正当理由的庇护下,堂而皇之地偷运着自己的想法。这种现象,永远是可以心领神会而无法言说的。
实际上,这种现象不仅限于仕途官场,它存在于现今所有科层制管理模式之中。所谓科层制,就是通过层层代理关系,以下级遵从上级指令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组织方式。它使机构内部形成梯形等级,上下级之间是纵向的管理被管理、控制被控制的等级关系,它要求下级必须按上级的指令行事。科层制又称官僚制、理性官僚制或等级制。由于这种管理模式最容易形成统一意志和实现管理渠道畅通,所以,它已经成为全世界最通行的管理机制,现世界许多国家政府、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和各类大中型企业,基本都采用这种管理机制。而这种管理机制“职位分等”和“下级服从上级指挥”的突出特征,决定了上司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下属的升迁和发展命运,这便为小故事说的这种现象提供了生存土壤。只要上司对某一位下属不满意或想利用某位下属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现象就可能发生。
毫无疑问,这种现象只发生在官德不修的少数上司身上,就绝大多数上司来说,是不会这样做的。但这种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可小觑
消极影响一:它会影响上下级之间的和谐关系。一方面,如果上司产生了“利用下属”或“整治下属”的想法,上下级关系肯定会出现不和谐,因为上司本身的行为就破坏了正常的人际平衡;另一方面,如果下属过分担心上司会“利用自己”或“想整治自己”,防范心理太重,也必然导致上下级关系疏离,因为这种心理很容易催生认知偏差,即使上司的指令是正常的,但只要下属对上司的指令不满意,他就会联想到这方面,于是导致上下级的诚信关系出现裂痕。
消极影响二:它压制甚至摧残人才。这种现象是管理领域的丑恶现象,对人才的成长十分不利,特别是遇到嫉贤妒能、心胸狭窄、惧怕下属强于自己的上司,其下属的成长会十分困难。
消极影响三:它增加了管理内耗,弱化了管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也会造成管理渠道不畅,下级对上司的指令消极怠工,导致管理过程出现“肠梗阻”。
努力减少甚至消除这种丑恶现象的关键在上司,只要上司不存有“利用下属”或“整治下属”的不良心理,这种现象就不会发生。但实际上,彻底消除这种丑恶现象是很难的,原因有二:
原因一:自私自利、争权夺利、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上司总是会存在的,这些官德不修的上司,是不会轻易放弃每一个谋利机会的。
原因二:这种现象能给上司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对那些官德不修的上司具有很强的诱惑力。这是一种权谋,国王利用这种权谋,提高了自己的威信,推进了国家治理;曹操利用这种权谋,度过了军粮危机,稳定了军心,激发了士气,终于打败了袁术。
要想减少这种丑恶现象的发生率,须做三方面努力:
努力一:政府、社会组织以及所有实施科层制管理模式的部门,在任用官员时要突出德性标准,不给那些自私自利、投机钻营、阴险狡诈的人掌握权力的机会。
努力二:规范管理层序,依法治权,严格限定权力的实施范围并相互制衡,不给这种丑恶现象提供条件。
努力三:突出管理的人性化、人文化,加强官德教育,提高官员思想道德素质。
在此,我们也奉劝各级各类官员,不要萌生“利用或坑害下属”的心思,想干出政绩,提高声誉,获得升迁,办法有的是,途径千万条,何必采取这种缺德的下三滥做法。况且,在现代管理中,每一个官员都是管理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你是你下属的上司,同时也是你上司的下属,消除小故事中的这种丑恶现象,也会增加每个官员自身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