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时候,被父亲管的可严厉了,我本人应该算是完全在严厉教育下长大的。而我现在对凯文奉行的教育,是绝对不允许有打骂,而且尽量避免说教、强制等等。如今我们这代人对子女的教育基本已经没有无理打骂、军事化的严厉教育了,在我身边也没发现有虎妈狼爸,但是通过观察和交流发现,还是有不少同事和朋友认为,严厉教育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是需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必须有管制和约束。所谓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依然有一定的市场。正好最近自己遇到一些事情,凯文也到了两岁半左右的所谓叛逆期,于是就有了对严厉教育的一些思考。
凯文是一个非常细心、非常敏感的孩子。我觉得我们给他的自由和关爱,最大的成果是,他变得越来越有主见。但随着他慢慢长大,也变得越来越难搞,主要在两件事情。一件事是不愿意理发,另一件事是不愿意洗头。现在他的头发已经盖住大耳朵了,每次洗头也要跟他讨价还价很久。我想主要是因为小时候我给他剪的一次头发给他留下了阴影,洗头则是怕肥皂水进眼睛。每次说要理发或者洗头时,他哭天喊地的样子都让我于心不忍。陪伴他的时间越久,越能与他产生共情,我实在不忍心破坏他的自我成长轨迹。但是要做到完全视他为平等很难,我也破例过几次。这一周他妈妈外出了,一天晚上我因为他不肯洗头嗓子响了一下。他吓得直哆嗦,随后的几天每次到洗头的时候,就害怕的哭起来。我当时正在气头上,强制他去洗头以后,看着他哭哭啼啼的样子,心理居然还有一种想继续发飙的冲动,想让他不要哭。后来冷静以后,才发现他的啼哭是如此无奈,一个幼儿无法反抗比他强大的多的成年人,除了哭以外根本做不出任何举动。我不禁想,当时的那种想继续发飙的冲动,是否就是人掌握了权利以后的快感,可以肆意侵犯他人的自我存在感和满足感。
人是情感的动物,会哭会笑,会高兴,会伤心,会害怕,会紧张,会愤怒,会烦躁,会。。。。。。你是否已经发现了,描述人情感的形容词,负面的其实比正面的要多得多,心情好貌似只有高兴、愉快、舒畅,这几个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可是心情不好却有好多种情况。但是其实,负面的情绪也是可以归结为一种的,那就是恐惧。害怕、紧张、愤怒、伤心其实都是源于恐惧。恐惧的意思,也就是缺乏安全感,所以安全感是一个底层的心理需求,只有安全感得到满足,人才能发展出更高维度的情感,才会有爱的能力。而权利的作用,在于极大的满足了人对安全感的需求,所以哪怕是对一个幼儿的呵斥,有时也会让人陶醉其中。
可是这样的呵斥,恰恰是在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他们还理解不了为什么男孩子的头发不能像妈妈那么长,为什么眼睛会疼还非要洗头。他们在被呵斥时只知道父母在生气,我又做错什么了。可是问题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更加不知道应该怎么样才能既不难受又不让父母生气。于是进一步的逻辑就是,自己是个没用的人,这个世界太可怕了。孩子的逻辑虽然没有那么清晰,但是确确实实会朝着这个方向走,只要是经常被训斥的孩子,多半表现的木纳、羞涩、缺乏自信。
通过观察凯文的成长,我一直都在反思自己的性格特征,这是一个修筑自身独有的价值观的过程,我认为育儿对自身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此。我从上学到工作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信度和主见程度都是在下降的。我的成绩在下降,于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对该走哪一条路完全没有认识。从大学选志愿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自我驱动能力,也基本可以预测出40岁以前的成就。每当我遇到需要抉择的时候,我始终想寻找一个人能告诉我该怎么做,一方面是因为从学校出来其实就等于停止学习停止成长了(应试教育就是这样的),可是拥有的知识和眼界根本不足以寻找到某些答案;另一方面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相信岁数比自己大的,或者意见人群数量多的总不会错,反正错了也有理由说当时听了谁谁的。可是,越是这样,人生的道路就越走越窄。
从凯文身上,我看到了一些我并没有的性格特点。于是我开始深刻反思,开始查找心理学、教育学的书。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当真的明白时,对认知的冲击又是如此之大。重塑的价值观念太多,只讲一个点吧——关系的潜规则。在中国,做很多事都需要走关系,这其实在西方国家很多领域也都是存在的,这源于人性,要细究起来又是一堆心理学理论。但是,靠关系这个潜规则必然会越来越不实用,因为经济发展需要分工合作,靠关系的本质是不相信陌生人的协同配合,是对安全感的匮乏所致。走关系走的越多,也就越不会把心思放在提高自身能力上面。
严厉教育没有什么好处,很多我们以为的需要严厉约束管教孩子的场合,其实是我们不想耐心与孩子平等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寄希望于简单粗暴的找到一个方法。严厉教育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安全感,无法满足心智成长的基础建设,长大以后难于认识自我,难于认清世界,也就很难找到真正的快乐。真心奉劝朋友们,对孩子要平等视之,少用命令的口吻,多与他们产生共情。让我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