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文字的形象,很容易束缚了人的抽象意识,在描述形而上学的知识时,变得需要悟性,也如易经讲的要不拘于一象,古人的形而上学知识,从诗经的诗歌中,也就从草木虫鱼中,描述了一些事理,心情,懂得事理,也多懂得自然,天人合一也就说明了中国古人的意识是加在于自然界中,不似欧州人那般做纯粹的逻辑研究,欧州人的字母,更似于数字,而中国人的文字,也就如自然界的一切,充满诗意,也就是天与人的关系,这里我从四书开始,这些书我先前没有认真地读一遍,而这开始也是一种读书笔记,我想这种过程,才更详细,虽然失之于简约,网络时代不似竹简的时代,文字变得不再需要简约,笔墨不再贵重,繁杂的网络文字,无益的言论,我的长篇大论也不再是长篇大论,希望沙里淘金,而不是沙中淘泥,这是学者需要读懂的第一本书,这里的眼光,是天下的眼光,是国家教育的合理,与符合于自然的论证,世界个人需要在人生的路上看清自己要做些什么,
大学,是大人之学,这大,与太极与天的人形头部形象,等描述了其与宇宙的关系,所谓,天大,地大,人大,王亦大,这大是由人再推理天地,推理太极,的反推方法,太极生天地,天地生人,如古印度讲的上梵,下梵,宇宙意识与个人意识,出家修梵行,梵天王等等,
太极,太,泰,汰是人冼澡形象,所谓,国泰民安,淘汰,(适者生存?)这就是新,日新谓之盛德,生生之谓易,这修行,的修就是洗澡,的形象,也意味着中国人对天地的日新月异,斗转星移,春秋代序的理解,而人要如天行健,自强不息,古王朝的洗澡盘,也写下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对于个人的心的洗礼,在人为新,在物质世界为发展,宋朝理学认为,这理,在人心中早已具备,而发展只是蕴藏的道理的揭发,
明明德,这明是动词,而明德如我讲的广义的天赋,人心具备的内感官的形式,仁义礼智信,仁属于明德之一,这得之于天的天赋,也如之后讲的克明德,顾是天之明命,克明峻德,这是宇宙天地赋与人的才能,也就是人要在这个世界展现的,人在这个世界的意义所在,是一种命令,天的命令,命令与知道命令,完成命令,就是人的生存意义,而完成命令,就是至善,这是起点也是终点,可以称之为类似于位置,更确切讲是境界,人是能影响外界,那么我想,目的不是于外的,而是于内的,物质是支持精神活动的,而非精神只是支持物质的附属,然而精神能够展现于世界,证明精神的高贵,与无误,虽然人能创造一座城,但带不走这座城,也许人死了,什么都不带走,精神也许会伴得更久,明明德的目的在于止于至善,而这也说明了人心的修行,为些不是追求某一物质,而是让自己的精神展开天赋,这就需要,定静安,虑,才能有所得,这是内省,我想认识自己这句话,也如这里讲的,明明德,当然我想外界也是重要的,是从外界经验的积累,总结分析,考虑,然后才能明明德,完全脱离了外界也如失去了,如温度计之于温度,甚至于雪中碳,知道目的才会知道所做所为的意义,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说外界的重要也如致知在格物,所谓物的重要,本乱末治,精神文明不足,有物质文明那是不可能的,当然,物质文明也有支持精神文明建设,仓禀实,知礼节,知礼节,仓禀实,由格物物质的认识到致知,到意诚,心正,修身,是顺序的问题,从本到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