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来和各位探讨一下一个问题。这问题深奥得可谓世界第十一个未解之谜。
“医生,我这个病什么时候才会好/根治啊?”
根据我并不科学的统计,不论是中医或是西医,门诊还是病房,医护人员在面对病人时,被问及这类问题的概率那是相当的高,医生们回答的方式也是各种各样。
不信?我们来归纳一下。
第一种
摆事实讲道理型
这类医生会通过非常耐心地和患者沟通他的病情及治疗方法来回答患者的疑问。无疑,这样的态度是非常好的,值得学习。这啰啰嗦嗦的一大堆话能让患者对医生的信服力提升很多个台阶,因为他们只会盲目地觉得这个医生讲得老有道理的喏,态度老好的喏。但是患者们想要的答案还是没有得到,反而浪费了医生接诊下一位病人的时间。
第二种
直白型
此类医生多数为刚进入临床的年轻医生,毫无医患沟通技巧。不欺瞒患者的做法是正确的,但是也要说得婉转点嘛。现如今的医疗环境,不穿着防弹衣戴着头盔敢这么讲话,真的是五脏六腑只剩胆了。
第三种
不耐烦型
这种医生不太体谅患者焦急的心情,在临床上是很少见的。这样答复病人特别容易激化医患之间的矛盾。如果碰到一个暴脾气的病人,音量高了,东西乱飞了,拳头拎起来了,见红了,第二天上头条了……
第四种
转移话题型
这类医生自觉的很聪明地躲避了患者的疑问,但是碰到打破砂锅型病人只能自求多福了。
第五种
经验丰富型
这种医生在临床上最为多见,一般为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在对一种疾病的发展很了解的情况下才会对患者说这样的话,让病人有了一个安心的答案。但是,常常会碰到不太配合的病人……
以上五大类型呢,就是岚嫂我通过观察后归纳出来的。那,为什么患者们那么喜欢问这种问题呢?
很简单,四个字,人之常情。
首先,身患疾病,不健康的身体状况会影响生活,带来不良的情绪,包括焦急,忧伤甚至自卑。于是,患者们自然而然地会想要迫不及待脱离疾病缠身的状态,回到正常生活的轨道中。
其次,就是医院的环境问题,设身处地地想,周围都是面色不佳,神色不耐的人群,耳边有悲痛的哀嚎声、呻吟声,如此压抑的环境,怎么会让人不生出一种逃离感呢?
第三,我国一直有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长龙似的队伍和好几位数的医药费是任何人都不想去承受的。
大多数医护人员都能体谅患者们的心情,他们都是抱着治愈患者、帮助患者、安慰患者的心情坚守在岗位上的,但是有部分患者不能体谅医护人员的心情。要知道,没有任何人比他们更希望患者们能带着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情绪走出医院。
患者们着急着想要病快快好,但是疾病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就比如说腮腺炎的病程一般在七天左右。对于疾病未知的发展,医生们是无法对患者们说出一些不负责任的话而辜负患者对他们的信任。
对于患者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该如何巧妙地回答呢?我们来场景回放一下。
方法一
的确,这是一个很巧妙的回答,用一种最为群众所了解的普通疾病让患者进行反思,除了能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外,还能在病情好转后积极防控。
方法二
许多终生疾病如高血压,服药时间甚至可以长达一辈子。这样巧妙地回答能提起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让患者拥有乐观的情绪,对病情的好转也有正面影响。
方法三
这样的回答,或许有人会说这不是很幼稚地在哄病人嘛!
难道病人不需要哄吗?
医患沟通自古以来就是一大难题,但是岚嫂我坚信这个难题迟早会被攻克的。增强医患沟通,减少医患纷争,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伟大领袖毛爷爷曾说过:“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和它作斗争直至最后战而胜之,这是对付慢性病的方法。就是急性病也只好让医生处治,自己也无所用其着急,因为急是急不好的,对于病,要有坚强的斗争意志,但不要着急。”
本文图片来源@小医生日记漫画,部分图片经作者加工,若@小医生日记漫画 认为侵权,本人深感抱歉并会立即删除!
文丨佳木繁玥
一位学了中医后弃医从文却依然热爱中医文化的姑娘。
感谢阅读!欢迎转发!
参考请标明来源,转载请简信获取授权!
原创不易,请尊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