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优秀的人一起成长,做牛逼闪闪的职场青年
所谓的人生算法就是解决人生中各种问题的系统方法,是不断迭代的机制,是提高自己达成目标的概率的套路。
但是对于社会整体,我们有共通的人生算法,只要你找到并践行这些算法,你就会走得更快。
这就是我所说的“顺着天赋做事,复用套路成功”,一个人擅长的事情是有限的,做成事情的套路也都是有迹可循的。
因此你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像罗胖说的: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套路,你要找到它,重复它,强化它。用它的力量穿越光阴,把你的一切软肋变成铠甲。
我曾经观察过很多从普通人逆袭的牛人,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他们的人生算法,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 01 -
习惯性反思:
我对现在满意么,我还可以更好么?
阿里巴巴CEO张勇在湖畔大学授课时曾经说过:“不安分”,是我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
所谓不安分的人就是习惯性的在反思:我对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满意么,我能不能做到更好?
大多数人对自己的生活其实并不是那么满意,但是想想“离开当下”的阵痛,再想想未来的不确定性,大概率就会退缩。
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鲜生的行政总厨黄海飞,他是阿里人口中的Gary,做了三十多年厨师,还曾是万豪酒店的第一位中国本土行政总厨,被圈内人誉为上海“厨神”。
黄海飞从英国回国工作几年之后,敏锐地发现餐饮行业的新动向,他发现虽然自己管辖的高端餐厅都还是行业翘楚,但也开始受到了新业态的冲击,各种网红餐饮、互联网订餐、线上线下结合的零售店等各种方式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流行。
黄海飞意识到了行业正在酝酿巨变,他觉得自己可以干点更大的事情。于是47岁的他加入了当时一穷二白的盒马,放下了炒勺,每天夹着电脑跟一群比他年轻20多岁的年轻人混在一起工作。
相比于那些因为生活不如意而立志改变自己的人,黄海飞做出这个决定可能更加不容易,毕竟他已经达到了厨师行业的顶级水平,而面试后盒马鲜生创始人老菜(侯毅)和老期(夏渊)当时是这么跟他说的:
“你越快过来越好,我们马上要开餐厅。”
“好,餐厅开了吗?”
“没有。”
“地址在哪儿?”
“也没有。”
“那总有菜单吧?”
“等你来了之后再定。”
这一段简短的对话甚至让黄海飞错以为这是一家皮包公司。
但是现实并没有让黄海飞失望,盒马的发展速度、工作方式、整体氛围都让黄海飞止不住的亢奋。
4月进公司以后,黄海飞着手选址、开发菜品、拟菜单、装修。7月7日,第一家新店就开张了。“开业前48小时我们几乎没有睡过觉,那真是一段打了鸡血的日子。”
除此之外,在短短的几个月里黄海飞还带领员工开发了1000多种自主生产的熟食、方便菜和点心的SOP(标准作业程序)。为了一种月饼的口感,他甚至可以在厨房尝试30多次,往返门店和工厂10次以上……
后来他们的成功有目共睹,开业第一天盒马卖出了200份外卖,第二天300份、第三天400份……
我常说,一个人最稀缺的机会就是选择的机会,当你还有能力和意愿做出选择的时候,我劝你一定不要迟疑。
人生中关键的选择节点并不多,如果有可能,那你就一定要跳出舒适区,追求一下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你不想等老了后悔,那就一定要珍惜选择的机会。
相比于因为生活不如意带来的的持续痛苦,我还是劝你选择改变带来的阵痛。
Tips:
1、要定期思考:现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么,我还能做到更好么,我怎么才能做得更好?你可以每3~6个月思考一次。
2、如果当下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那你就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工作模式,如果改变这些都拯救不了你,那么你就应该想办法让自己跨上一个更大的台阶,比如读一个新的学位、考一个新证书、换一个新工作。
3、不要害怕选择,因为很多选择就是选之前很纠结,其实跨过那道坎也就那么一回事。
4、选择之所以是选择,就是因为选项双方对你来说势均力敌,所以光靠“想”是没用的,你只有通过充分的调查和精准咨询有相关经验的人,才能得出相对正确的答案。
5、面对重要的人生抉择,不要盲目相信周围的亲朋好友,而要坚定地相信“懂”的人。比如很多人在决定高考后选什么大学,往往相信的不是有经验的前辈,而是自己没上过大学的亲朋好友。
6、如果你既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该干什么,又特别迷茫,那你就应该把自己手上的事情做好,或全力以赴的赚钱,毕竟赚钱能治愈一切矫情。
- 02 -
善待你的时间:
一切经济都是时间经济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现代人对碎片时间的利用,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在商业领域,各大企业都在极尽全力争夺用户时间,罗振宇甚至提出了“国民总时间”的概念,指出未来用户的个人时间将会成为商业的终极战场。
但是在用户的个人层面,大多数人根本不拿自己的时间当回事,对很多产品如中毒一般上瘾,头条、抖音、微博、朋友圈这些产品无缝隙的填满自己所有时间,甚至包括上马桶、刷牙、洗脸……
商业的力量在时间争夺中步步胜利,就意味着个人在时间的使用上节节败退。
英国《每日邮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非睡眠时间,人们每天至少解锁73次手机,平均每4分钟一次。
在总时长中,浏览媒体软件占13%,使用社交软件占12%,浏览网页占9%,打电话的时间仅占13%,剩余时间会用来打游戏,手机购物,看视频。
很多年轻人下班回来躺床上刷抖音、快手,刷到半夜一两点是标配。
在时间争夺上的失败不仅意味着你可以自主使用的时间少了,还会带来更多的问题,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时间碎片化、效率低下、熬夜、意志力低下……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一切经济都是时间经济。
人生际遇的分野,根本上来说是从时间的利用方式上开始的,再加上很多人对碎片化媒体的沉迷,此消彼长之下,人和人的差异就越来越大。
1、不珍惜时间的人往往意味着他们的时间没什么价值,因为浪费了那么多时间,他们也没什么损失。
2、远离杀时间的产品比如头条、抖音、快手,低俗的YY小说、网游等一切能让你上瘾的东西。
3、对个人时间科学规划,工作日期间全力以赴工作、学习、运动,周末尽情玩。
4、学会拒绝,把80%的精力投注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去,拒绝无关紧要的机会、工作、聚会、社交。
5、学会科学的休息,因为良好的休息是一切生活和工作的基础,休息好的人走起来都虎虎生风。
- 03 -
不断的自我鞭策:
没有超出预期就是不合格
我曾经问过一个出身麦肯锡的老板:你认为职场上最有潜力,你最喜欢用的人是什么样的?
这位老板稍微思考了一下说,那些最有潜力的人往往是自我鞭策能力比较强的人,你对他们可以绝对信任,最关键的是他们交付的工作成果,永远都超出预期。
他还分享了一条麦肯锡的工作准则:如果对你的要求是100,即使你达到了100但没有远远超出100,虽然没人说你什么,但你就是不合格。
是不是能够远远超出老板对你的要求和预期,能够反映你的工作态度和你对自己的工作要求。那种对自己有严格要求的人,才有可能不断打破老板的预期,才是职场上最有潜力的人。
我以前有两个作者朋友,一个是新晋作者,我们姑且称他为W,另一个作者是最近在知识付费领域崭露头角的新星,我们叫他N吧。
两人同在一家公司,老板因为手上能用的作者很少,所以最早不管什么事情都要找W来写,但是W工作的整个过程都特别让老板失望。
每次W的稿子质量比较普通,偶尔还有拖稿、抄袭、词不达意、错别字,常常不接电话不回微信,而且他特别计较稿费,要价的标准要远超同等水平的作者。
鉴于他有这些问题,老板后来只能在是在找不到人的时候才会用他。
而另一个作者N则不是,一方面他不是特别纠结于稿费,把每一个写作的机会都看作是提升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他会特别认真的总结方法论,特别用心的为每一篇稿子查资料、提创意,稿子写成了还会认真细致的打磨3次以上,很多时候他写的内容都让老板感觉到眼前一亮,所以经常是一稿就过。
两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两个人的发展真的是差异巨大,W长进不大,稿费和文笔基本还是两年前刚出道的水平。
但是N已经在内容领域崭露头角了,他主讲的课程,短短的几个月就卖出了五千份,而且今年有望成为百万薪酬的讲师。这对于一个出道不久的作者来说,无疑是一座巨大的职业里程碑。
而W到现在还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还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抱怨老板不给他真正的好机会,不愿意踏下心来认真做一些扎实的工作。
所以对两个人发展的显著差异我并不意外,要知道如果你总是漫不经心的对待工作,当你下腰扎马想要大干一场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发力不足,既是习惯上的,也是能力上的。
Tips:
1、永远都要思考,怎么才能做得更好,毕竟这个世界不是属于有权人的,也不是属于有钱人的,而是属于有心人的。凡事用心精益求精,能不能成精英我不敢保证,但是做到这一点的人都很牛逼。
2、永远不要降低自己的要求,因为只要有了第一次,就一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比如减肥的人只要有一次放纵自己,就一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3、你大概率做不到上一条,但是如果你做不到,也不要苛责自己,因为巨大的愧疚感会削弱你的意志力,你要做的是“以前放纵自己100次,现在努力放纵自己90次,而不是110次”,你就算有进步了,不要试图一蹴而就。
4、不要想着“到时候一定认真”,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认真是一种习惯,平时不认真的人到了大考也不会认真。对每一个机会都全力以赴,对文件的每一个重要节点(特别是标题、报价、领导名等)反复检查,不要得过且过。
5、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光有梦想和目标是不够的,还要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从相对容易的角度切入,有可执行、可落实到细节的计划,事后还要复盘寻找问题。
6、没有管不好的自己,只有执行不下去的纪律。想要成为优秀的人,先要有一个优秀的形体,不要邋里邋遢,买几套合身的好衣服,把自己洗干净,该减肥就减肥,该提升气质就提升气质,该运动就运动,听起来很简单,但很多人做不到。
7、不要猥琐,不要老说脏话,不要老看一些奇奇怪怪的影片,不要老去一些奇奇怪怪的场所(就算去网吧也要去高端一点的网咖)。
- 04 -
空杯心态:
始终对新事物保持开放
曾经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网上信息那么多,但是人和人的见识、认知还是差那么多呢?
我思考了一下回答他说:人和人本身就有学习能力的差距,这导致了学习水平直观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很多人的心态太固化了,他们根本就接受不了任何新的信息。
但是如果你总是拒绝新知识、思想的输入,那你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就只能被身边的亲朋好友和一些无脑网文所决定,网上那些特别爱否定别人、动不动就情绪激动的人多数就是这样一类人。
这就是禅宗讲的初学者心态,也就是很多人说的空杯心态,对待新的知识、思想不要有任何成见,也不要因为情绪、经验拒绝新的知识和思想。
我认为判断潜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就是“空杯心态”,也就是看这个人对于新的事物保持开放心态,而不是总是因为自己的经验和旧的认知,拒绝新的知识。
很多人不是学习之后放弃了学习,大多数人是在学习之前放弃了学习。
这就是为什么明明知识和资讯大行其道,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看起来好像什么都不知道的原因。
这些人往往处于傅盛说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更可怕的是95%的人处于这个阶段,因此他们也就失去了思维、认知、知识升级的机会。
你在第几层?
可是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的科技突飞猛进,各行各业每天也在发生巨变,知识和思想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新的碰撞,对人的要求也就相应的越来越高,如果始终待在最底层的阶段,就很难适应世界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而且保持空杯心态的人最终不会太差,因为他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是不断升级的,他们面对“正确”的时候会自觉的跟自己对比,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这种成长的力量是巨大的。
Tips:
1、批判别人之前,想想是不是因为自己太low看不到别人的牛逼之处。
2、如果没有调查和思考,不要随便去指出别人的错误,因为很可能只是你认为别人不对而已。
3、整天在网上打嘴炮、说别人不好的人往往是Loser,因为没事可做,浪费时间也不心疼。
4、遇到新知识和思想前,不要急于否定,先了解,再思考,最后做结论。
5、在你拒绝新的知识、思想时,如果你是在3s内做出的决定,那这个决定一定是下意识的,往往是带有成见的,建议你重新认真思考。
6、你大概率是那95%中的一个,所以还是好好学习、好好读书吧。
7、建立自己的常规信息来源,可以定期查看行业论文、行业网站、科技网站、精选公众号、行业群的信息,同前沿的人保持联系。
以上,是我对普通人如何高效成长的一点思考和碎碎念,希望能够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