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还在烈日骄阳中,感受着夏日最长久的陪伴。下午却在一阵疾风骤雨后,看着肆意的暑气,瞬间隐退消散。夜晚,房间也无需开空调,只需打开窗户,隔着纱窗吹进来的风,就有了丝丝凉意,浸透肌肤,清爽之极。“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堂前自在眠”,此时想起这句诗,不由能会心一笑,秋雨消暑好入眠,真是如此。
秋天,就带着自己特有的节奏,洒脱的出现在你我面前。这时,是不喜欢看宋词的,总觉得那些词的秋,无意中都被打上幽怨的烙印,凄凄惨惨的不能舒展。
秋天,应该是唐诗里的秋天,婉约却不含蓄,随性而不萧瑟。带着骨子里天高海阔的气息,流露出澄净明澈的本性。我是喜欢秋天的,喜欢它的丰收,喜欢它的绚烂,喜欢它饱满而又清澈的样子。如同是一个读懂生活的女子,拥有着几分自信;透出着几许温润;再合着几丝宁静的微笑,柔柔地包容着身边每一个人。
秋天,也似志在千里的男儿,西塞奔马,伟岸昂然。呼啸的风可以顺着他们眼角,留下清晰的纹路,而额头依然是饱满的发亮,如同成熟的麦子,在摇曳着金光。生活的跌宕起伏,似乎是随时作响袭来的流沙,而被勒紧缰绳的马蹄却从不会怯步。因为他们曾经穿梭过的岁月,踱步过的流年,使他们自然的担当起风霜,独自面对一片无垠的广袤或高山。
也许秋天就是这样的,在经过春的烂漫,夏的繁华后,基垫出繁华熙攘后的寂静,绚丽耀眼后的朴素。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的喜欢每一年,每一季,和与我们相对应的每一段年华。因为那些看似相似的年轮,都刻着不同痕迹,只有自己一步一步走过,一页一页翻过,才会对每个季节产生出不同的情感。
因此立秋后的乞巧节,也成为女儿家和男子们已经长大成人的分界线,成为给自己未来许愿的日子。要好的女孩子们会三三两两的聚在河边,对着天上的织女星,悄悄诉说自己的心愿。男子们则会拜祭那颗最亮的魁星,许愿着自己的前程。而小孩则会在葡萄架下戏耍,听着爷爷奶奶晃悠着蒲扇,有一下,没一下;有一搭,没一搭;讲牛郎织女的传说。
牛郎织女这两颗星星在哪儿?想来平时是没有人去注意的。不过如果有人喜欢,可以在七夕时节的傍晚,沿着河边散步,除了能感受到夜晚的凉风习习,还能顺着流水看向天际,在深蓝色的苍穹中,会有几颗星孤零零的闪耀,而其中一颗星在河的这畔,另一颗星在河的对岸,遥遥相望,如怨如诉,不用谁刻意指给你看,也瞬间就会了然于心。
河岸边的芦苇茂密生长,草丛中不时闪烁着几丝光亮,萤火虫晃晃悠悠,在黑暗里忽明忽暗,与不远处的灯光喧嚣,遥相呼应,又各自分离。若是能闲闲地坐在汉江边的石头上,看着晚上趁着凉风在水边洗衣服的妇人,或乘凉的人散漫惬意的神情,说不定会蓦然发觉,诗人杜牧《秋夕》写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并不是一定要去怀思千年前,困坐在宫墙内的那些女子。那诗中也可以倒影着这样一番景象,柔软地融入在千年后的秋夜流水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