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蒋坤元老师的文《玉米的故事》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让我心中充满了难以平复的感动!
文章一开头,蒋老师便是写他的干姐,也就是他的嫂子。
通过蒋老师的书《沉到河底就能采到珍珠》,我知道他那双重身份的嫂子已逝十几年。
她一直活在亲人们的心中,活在作家的心中。
蒋老师是这样写她的:
手脚活络的嫂子,我没法与她比。夏季大忙,插秧出奇劳累……
我还记得,作家写过他干姐那淳朴厚道的一家人的一篇文章。
那时候,干姐为了让小时候的蒋老师乖顺不哭,便去地里砍小小的甘蔗给他吃,他说那小甘蔗特别甜呀!
而干姐自己不曾吃过……
今天,我一时找不到哪篇文章在哪,只记得那情节描写得很生动感人。
我还记得蒋老师写过,他嫂子得知他喜欢玫瑰花,特地在老师的院子里帮他种了两株……
如果我没记错,那两株至今还长得好好的吧?因为那篇文章至今留给我一个画面:
蒋老师静静地站在那玫瑰花树旁想起了那个勤劳善良,曾给过他许多关爱的嫂子……十几年过去了,还是难免有些哀伤悲悯……
这一篇文章里,他是这样写:
姐姐说,我没吃过玉米……每当想起这一篮子玉米,想起姐姐,我就想哭……
那甜甜的玉米呀!那勾起人深深怀念的又何止只是玉米味道呢?
如今,他还是特别喜欢吃玉米。
这温暖而哀伤的回忆里渗透着浓浓的情义,它包含着温馨的亲情、绵长的感恩和怀念。
最后,老师于文中写道:
我满嘴的玉米,呲牙咧嘴地露出一脸的尴尬。这真是……
当妻子告诉他,很多居士都没吃过这玉米时,蒋老师竟是满脸的尴尬。
那几句话写得实在是精彩!作家才用十几个字就把人物特征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最后一个“这真是……”,他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我一时也说不上来,但我知道,他一时忘了自己也是一个同样慈悲善良的人。
我想起了作家的一篇文章《不妨乐于助人》,便去蒋坤元老师的书《沉到河底就能采到珍珠》里查得,并与大家分享:
1.老师在十岁多点的时候勇敢而利落地救过一落水的小女孩。
2.因热心劝架而被误伤致昏迷以至于耽误了高考……
3.2003年某一天的夜里,他开车路过一荒地救得一遭抢劫的女孩,并用车灯照着那女孩骑着自行车回家……
他说,帮助别人就是拯救自己。
我说,慈悲是那隐形的翅膀,它飞呀飞……
这些居士也都是些淳朴大度的行善之人,让人敬佩!居士他们也一定是有福之人。
蒋老师何必尴尬呢?他不正如他们一样行善积德,不图回报吗?
修行积德之人,福报自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