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作者:骆九天
据清乾隆年间史学家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考证,年号纪年乃汉武帝刘彻始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为“建元”,故以后新皇登基颁布年号称为建元,每个年号开始的那年称为元年,而更改年号则称为改元。
依年号制度,新皇登基需颁布新年号,以示君威。遇军国大事、重大祥瑞、灾异等,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一个皇帝的年号最多可达十多个。例如:汉武帝刘彻在位44年,有11个年号。历史上改元最任性的当属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夫妇,夫妇二人一共使用了32个年号。武则天在位21年,就有18个年号,创历史之最。明清皇帝基本上采取“一世一元制”(明英宗、同治帝除外),故后世多以年号称之,如崇祯皇帝、康熙皇帝等。
历代各朝所定年号,多以二字命名。三字年号始于王莽“始建国”,后又有梁武帝“中大通”、“中大同”等。四字年号较三字为多,始于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唐武则天称帝后,曾用“天册万岁”、“万岁通天”等;宋太宗曾用“太平兴国”;宋真宗曾用“大中祥符”等。此外,尚有六字年号,如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惠宗“天赐礼盛国庆”。
帝王年号于选词择字十分考究,须经重臣集议、反复筛选,要求字意吉瑞、词意隽永,多用“天、大、太、应、元、中、永”等字开头。但由于择字范围狭窄,也有重复使用的现象。如用“建兴”11次,为使用次数之最;“太平”出现9次;“建武”年号曾出现7次;另外“中兴”、“永和”、“永平”、“永兴”、“建和”、“建平”等年号亦分别曾被6位皇帝所用。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而改用民国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而爱新觉罗·溥仪在担任满洲国执政和皇帝时分别使用过“大同”和“康德”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因此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
年号起源于中国,后传至邻国,日本、越南、朝鲜皆曾各自使用过自己的年号。由于日本至今仍实行君主制度,故成为世界上唯一使用年号纪年的国家。日本选择年号极为郑重,多取自《易经》、《尚书》和《史记》等汉文经典。如“明治”取自于中国《易经·说卦》中“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大正”取自《易经·无妄·彖辞》中“大亨以正,天之命也”;“昭和”取自《尚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而自1989年使用至今的“平成”则取自《史记·五帝本纪》中“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