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将近两个小时的书,想想这种状态也是多年前了,那时看的一本书是《百年孤独》,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了,以致无法自拔。
最疯狂看书的状态,我现在想来是发生在小学时期。那时我热爱看书,每到星期六日就泡在书店里。有时站着看书累了,就坐着看,总是被管理员教训。所以那时看书是除了看书里的内容,还得留意管理员的身影,做好随时站起来的准备。时间长了慢慢和管理员关系好了,他也就不管我了,有可能被我的热忱打动了吧。
说回今天看的那本书,书名叫<异类>,里面提到的"协同培养"和"自然成长"的概念我很赞同。
协同培养说的父母参与了并且想办法帮助孩子的成长。一般能够做到协同培养的几乎都是富贵人的家庭。家长会给小孩尽可能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培养和发挥孩子的兴趣特长,给到他们"权利"意识(争取话语权,做事不唯唯诺诺)。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早早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行动中显现才能。
曾几何时,我也在思索,生活在富贵家庭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
也就是说我是属于自然成长的群体,就是爸妈放任型的,课后的娱乐就是和小朋友玩耍,那时爸妈也没有太多教育小孩的经验,觉得能把孩子养大就是最大的义务了,孩子的特长爱好,那是孩子自己的事。
但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这么幸运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当我长大成人,我才发现我没有技能,别人家的孩子不是钢琴十级,就是能歌善舞。我在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看了这本书才知道怎样的家庭教育造就怎样的孩子。
如果我爸妈小时候发现我爱看书,进一步培养我的这方面的兴趣爱好的话,我想我的写作水平不至于这样。
我清楚的记得我初中的时候在图书馆里借了本课外书回家看,刚好被我爸撞见,他大声呵斥:什么课外书,学校的教科书都够你看了。当时我还因为这是和他大吵了一架。
我的人生每一次的规划,我爸妈都没有给到太大的建议。高中的时候发现成绩跟不上,担心考不上大学,我选择了美术,回家只是跟爸妈说了一声而已。毕业后我的职业选择也是我自己定的,不需要和他们商量。
不单我这样,我弟弟的情况和我也是一样的。虽然我没有被协同,但冥冥中我自己却在做协同了。在我读小学的时,我会经常带着我弟一起去书店看书,因为我发现他也爱看书。后来我又观察到他很喜欢下象棋,而且还下得不错。我平时去的那个书店举行象棋大赛,我果断帮我弟报名了,虽然最后没有得到名次,但这也是一种体验。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那么自觉和那么幸运的,在没有贵人指点和引导的情况下可以做最好的自己。
从我自己的一个成长过程,我发现协同教育实在太重要了,我会用这种方式去培养我的孩子,不想他们重蹈我的覆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