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
盛行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
“你是一个有趣的人。”
比美丽更有内涵,比学术更多风趣.我一度想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为此,尝试去上了瑜伽课,去体验烘焙,去练习摄影,去走了很多的国家。
照片发在朋友圈里,似乎终于获得想要的肯定:你好有趣啊
1.当“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
前段时间,公司出于高品质考虑,聘请了一位英国顶尖豪宅设计大师Matthew。两周前来上海考察项目,出于工作需要,我兼任了他的贴身翻译。 在工作闲暇时,我便和Matthew闲聊起来。 "你不工作的时候,会做哪些事情呢?"我特别好奇大师的日常。 Matthew想了一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工作的时候可能陪家人多一些。" "会去尝试一下旅行?或者健身?"大师生活怎么可能这么单调,我不甘心地追问。 "比较少,去其他国家往往主要也是工作需要。"Matthew的回答让我很意外。 一来二往中我发现,在他的生活当中似乎除了工作便是家人,既没有走出世界去看看,也没有过多探索生活中的乐趣。
这,这不是个无趣的人吗?
而"有趣"不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吗?
我有点犹疑,因为内心当中依然抵挡不住想要将我个人最高的评价给予他。
并不因为他是享誉世界的大师,而是他对于专业无限的认真投入,是他对于细节的一丝不苟,更是他对每个人的礼貌谦逊。
内心不禁产生一个巨大的问号:做个"有趣"的人真的那么重要吗?
2 有趣从来都不是
评判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
王小波曾经在《三十而立》中写过母女间这样一句话:
人生是一条寂寞的路,要有一本有趣的书来消磨旅途。我爸爸这本书无聊之极,叫她懊悔当初怎么挑了这么一本书看。
而这句话,后来被演变成为传遍朋友圈的语录:一辈子那么长,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这句话使得千万少男少女心目中的"有趣"二字,无比崇高。
朋友Lydia曾经激动地告诉我,她在参加一次行业领袖论坛时候,遇上了心目中的"男神"。
这个男生谈得上有趣:不仅开口能跟你谈得了艺术政治,还能定期跑个马拉松,去过的国家更是不少。 Lydia一度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爱:这么有趣的人,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一定会很精彩。 这样的美好,确实持续了一段时间,常会在社交网络上看到他们最近又到哪里旅行。
可惜好景不长,半年之后,Lydia便抱怨起来:宁愿瘫在办公室的座位上休息,也不想回家见"男神"。不用一辈子那么长,才一年都已腻烦。
有趣的两个人都失去了新鲜感后,暴露出来更多的是人本性的无聊和缺点。 毕竟,再怎么有趣的人,都是有额度的。
依靠"有趣",的确可以迅速吸引到别人的注意力,然而这种吸引更多的是一时的新鲜感。
新鲜感永远只是短暂的,相处到最后会发现人和人其实相差无几。
使两个人长远走下去的,从来都不是"有趣"二字能做到的。
意外的惊喜固然可以产生瞬间的荷尔蒙,但是一个人的认真、有责任感等品质,不比"有趣"更重要吗?
你所谓的有趣不是一种丰富,仅仅是一种热闹罢了。
面子上的好看永远是器物表面最薄的那层金子,徒落了个装饰的虚名。
太多人眼中的"有趣"不过是贴上了一些标签,然而那些标签更多的是装腔作势,不讲实际。
有趣从来都不是一味的填满。
真正的有趣,都是生活和时间大浪淘沙后所沉淀下来的,它不是对潮流的一味追捧和贴标签。
祝你我都不要被一时的"有趣"所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