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与儿子俩人在家,就如何吃午饭问题,经历了一番斗智斗勇。风轻云淡言行交锋后面,其实是内心波澜壮阔的心理活动。
回想起来,我更多是被动应付,被说服。进行回忆复盘,回顾重点是心理活动,算是讨论说服与被说服、大脑工作模式,希望看清楚我们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说服关键是知道并满足对方需要
儿子他老妈有事外出,午饭必须由我和儿子负责解决,自己事情自己处理,也是必然的。
记得我问要出门的老婆,午饭咋吃来,有啥可吃的来,人家冲我来一句,“不知道你儿子会点外卖啊”。
不会做饭,就得忍受,难怪说艺不压人。
吃过早饭,我就忙乎自己事情,儿子倒是过起来周末,10点多才洗刷吃早饭。
快到12点,我在书房忙的焦头烂额,儿子进来说,早饭这面条不禁饿啊,要不咱点外卖吃呗。
我回复说,俩大男人在家不做饭,点外卖,好说不好听啊,要不咱俩一人做一个菜得了。
我说这话完全“意识流”,没有真正思考过,因为我是没有兴趣做饭,也不会做饭,甚至没有想过准备午饭事情。
意识中早饭吃的晚,午饭吃不吃,或者凑乎吃点就可以,关键是点外卖很别扭,不太好,这个最好不要做。
而且,告诉儿子一人做一个菜,如果他答应自己做,既能锻炼他,又不用点外卖,或许我所谓要做的菜都不用做了,随便跟着吃一顿,多划算。
上面是我现在复盘回顾的思考,当时我的回答是无意识的,不过心里小算盘很清晰。
儿子答应好的。
过一小会儿,儿子又进来说,咱还是点外卖吧,因为他一点钟还要上网课。
这下我无话可说,自己没去做饭,儿子不接招做饭,很快要上课,学习可是家长关注的天大事情,要绝对支持。
于是,回答说,“那就点一份外卖吧,你来吃,我吃点剩下面条好了。”
儿子答应好的。
过一会,进来说,外卖要点两份,买一份人家不送呢。
于是,我又只好同意。
这个对话过程,其实是个辩论过程,是斗智斗勇过程,是说服与被说服过程。
我的观点是做饭吃,或者凑合吃点,乃至不吃。好听些叫做简单,奥卡姆剃刀化繁就简,换个说法也叫“凑乎”,或者无底线的“不吃”。
儿子观点显然是截然对立,就是点外卖吃。
为此,攻防过程是,我提出做饭吃,人家不直接反驳,直接看穿我不会去做饭,他不想去做饭,一定是点外卖。
于是先说面条不禁饿,言外之意别瞎凑乎,之后临门一脚,使出杀手锏,“马上得上课”,即便做饭也来不及了。
这里可看出来,说服关键在于,知道家长懒惰不干活,又清楚家长最关注孩子的是学习。
最后,抓住需要孩子及时学习这个需要,顺利实现说服目的。
也就是说,知道别人需要并适当满足是说服关键。
给出倾向性解释也是说服关键
接下来,吃饭时候还有继续说服过程。
外卖盒饭送来后,儿子喊我吃饭。
一人一份鸡腿盒饭,我看看早上剩下面条,刚好还有一碗,就说我还是吃面条吧。
这时候儿子开始发话了,“面条可以留着下午再吃,这个盒饭要是剩下了,可就得扔了”。
听到这里,我意识流随之波动,直觉也有道理,不能浪费盒饭,毕竟花钱买的,于是放下面条,转而开吃盒饭。
这时候,我觉得不太饿,又把鸡腿以及少许米饭匀出来,儿子说自己那份就吃饱了,我说留给他老妈吃吧。
一会儿儿子继续说服,说这鸡腿啥的,凉了不好吃,“留到下午不吃也得扔”。
啥,还得浪费,不行啊,“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我得来“光盘行动”。
于是,鸡腿又被我拿过来,继续吃掉,真吃也能吃得下。
可见,人的“潜能”余地还是很大啊,呵呵。
最后,剩余一些实在吃不下了,还留下嘛?留啥啊,被我直接倒掉了,这年头谁还吃这点剩饭菜呢!
这个吃鸡腿过程,蛮有意思,其实是意识流不断被说服、被催眠过程。
儿子的说服方式很简单,就是给个催眠话语,“不吃就得浪费”。
到底是否浪费,这需要分析,很费劲的事情,大脑倾向简明扼要,“图省劲”,于是被催眠也就很简单。
当然,站在儿子角度,或者看穿了我就是“装模作样”,潜意识里还是想吃的,不过得装装样子。
就我的意识流而言,当时的意识的确是不太想吃鸡腿,可是结果却真的是吃掉了。
遇到问题时候,我们该相信一个人的话语呢,还是该相信这个人的行动呢?
这在心理学家眼里,答案不言而喻。
我们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这个生活故事被我说的非常琐碎,总结下,我想表达的心理学体验有这几点:
一是,任何事情都有N种解决方式,没有最优,只有可能。
千万别被自己定势思维固执住。例如点外卖以及吃鸡腿,就证明了想法可以有无数多,但结果可以是任何一个。
所以,少见才多怪,不合心意时候,告知自己别吃惊。
二是,说服不是想象的那么难,稍微用点技巧就可以。
这包括:1、情绪稳定,不着急是前提,尤其第一次遭到拒绝坚决不要表现不快,而是要坚信这是正常的。
2、看到对方底线,猜到最在乎的,然后适时满足对方需要,本例就是抓住家长需要孩子学习心理。
3、亮出要说服的观点后,立即带着倾向性解释,比如本例点出不吃就是浪费。
三是,提醒我们大脑没有自以为是的聪明,很多时候会偷懒不分析。
《思考快与慢》的作者是经济学家,诺贝尔获得者,也是心理学家,他解释了大脑快与慢的两种思考过程。
我们处理一般事情都是快思考,“听风就是雨”“眼见为实”,只有遇到重要事情,才会“劳神费力”“认真分析”。
关键很多时候,大脑所谓慢思考,进行理性分析,也是走形式,把快思考结论拿来装模作样给个解释,慢思考就算完成任务,大笔一挥同意。
点外卖吃盒饭,这个事情很小,放在心理分析视野下,事情很大。
这提醒我们,看似风轻云淡的外在言行举止,其实是不间断的内心意识流,还有大脑适应现实环境的各种应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