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暴雨,窗户半开着,能听见室外雨声霖霖。水汽渐渐侵蚀进来,带来秋天的凉意,心里多日的烦闷也终于消散了许多。
沪上的秋天多雨,有时一下就好几天。身边的很多人都不喜欢下雨天,不喜欢总是湿漉漉的感觉,不喜欢积水堆积的街道、雨天糟糕的交通,或者干脆不喜欢这阴沉的天气。而我不一样,我好像从小就喜欢下雨天。
小时候在乡里的小学读书,有一次上午还是晴天,中午却下起了大暴雨,而且没有雨停的迹象。学校担心雨太大,晚上放学不安全,中午下课后就让我们回家了。中午父亲来给我送饭,吃完午饭就跟着父亲一起回家。那天路上的暴雨就像有人在天上往下倾盆倒水。路上积水很深,感觉像是在水里的世界涉水而行。路边经过一座山,山侧有个小洞,往外喷水,那时我觉得它是大雨天才出现的圣泉水。
家乡在内陆,离海很远,所以不曾有过住在海边的人台风来临,所有的室外活动都取消,人们都躲在家里的体验。而只有大暴雨时,是类似于沿海台风天来临的景象。暴雨天,学校停课,父母也不出去工作。室外阴沉晦暗,白天仿佛黑夜。听着外面雨声大作,我在家里面和父母一起看着电视觉得很安心。带着躲避灾难的激动心情,又仿佛有点劫后余生的庆幸。
小时候老家的房子是瓦房,下大雨的时候,屋檐下雨柱如珠帘。雨柱落下的地方,砸出了一个个小小的坑洞,水滴石穿,是时间的力量。房子旁放着废弃的铁板,能听到雨水打在铁板上清脆的声音。雨停了的时候,对面山上白色的云烟缭绕,鹧鸪三两声。
大学在山城重庆,也是个多雨的城市。不过大多数是秋冬连绵的阴雨。细如丝的雨滴绵绵而下,是会沾湿衣服,却不感觉被淋到的雨,像浓重的雾,像是无可消除的愁绪。如果阴雨天的时候去江边,江边的房子在雾霭中忽隐忽现,沿江向东远眺,是大河奔流、楚天开阔的景象。
偶尔重庆也会有暴雨。有一年的夏夜和大学时的恋人在洪崖洞游玩,忽然下起大雨,在古色古香的房屋屋檐,在昏黄的灯光下躲雨。雨大的漫过了鞋子,没有觉得凄惨,却觉得是一种共患难的庆幸。
工作后的雨天很难再引发我的感触。有时闷热濡湿的梅雨天甚至也会让我着恼,但偶尔暴雨的痛快,雨后的清新,下雨天一个人在家睡懒觉,还是平淡生活中不多的小庆幸。
提起雨天,总是会想起蒋捷《虞美人》中有听雨的三种体会:少年听雨歌楼上,中年听雨客舟中,而今听雨僧庐中。我觉得自己关于雨天也有三重感受,少年烂漫无邪,青年活跃喜乐,而今平静消沉。大概人生就如同那首诗词,如同雨天的雨,终究是不断向下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