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一个有偏见的人?你对某件事有自己的偏见,执拗于己而自己不自知吗?
百度百科对偏见的解释:“ [偏见]是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是人们脱离客观事实而建立起来对人和事物的消极认识与态度。”
在现在多元化文化熏陶下,其实我们的事物的偏见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好比现在在街上你看见两个男的手牵手很亲密,你会觉得惊讶嫌弃吗?“哦,他们是同性恋”,然后就默默地走开了。但是若这人是你的亲人,哪怕只是你的侄女,侄儿是同性恋,被你发现了,你的态度会是沉默而去吗?一定不会的,阻止,告知他们父母,好言相劝才是你会做的。这样的行为背后,难道不就表明了你对同性恋这件事有深深地偏见吗?
偏见的来源
《心理学与生活》中第24页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观察者偏见是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的错误,通常,人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只是他们所预期的,而不是事实的本来面目。
我们日常中常见的个人动机产生的偏见有:大男子主义,“她离开我不行的,她办不好这样的复杂事情,她一个女人怎么可能替代我呢?”;文化差异,法国人当街拥吻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但是在中国,这样的事情就会被视为伤风败俗,不知廉耻;种族歧视,就如现在的美国人不相信华为能把5G做起来,从而在各国之间游说,搭建华为危险论。
我们是如何对事情产生预期?人类属于群居动物,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稍有风吹草动则会街坊邻居,亲朋好友都知道。真因为这种道听途说的传播速度,我们对正在做或者将要做的事情会有一个心理预期,最要紧的是,我们会根据我们听到的,看到的个别案例来推断我们做事的成功率。
生活中的偏见
男女吵架:你是否与你的男(女)朋友吵过架?是否与你的老公(婆)因为芝麻小事冷战?战后你还能记得你们争吵的原因吗?“问题都是存在已久了,只是今天这事成为导火线,把问题都引发出来了”。在结束吵架后,可曾坐下来冷静复盘过整个过程呢?在分析男女之间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思维方式时,你会自己对自己臭骂一句:“我们双方介意的点都不在一个水平上,吵个啥啊?没意思!”。各自把自己以为的模样去看待对方,而忘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是有一条鸿沟的,偏见更是根深蒂固,不沟通根本跨不过去,不深挖这个偏见根源,早晚成为大祸端。
每个人的角色不一样:中国最难解决的问题:婆媳问题就是典型的偏见问题。婆婆和媳妇分别处于家庭的两个不同高度的位置,她们原来是处于两种不同家庭文化熏陶下生活的个体,生活习惯,行事作风,办事原则都会存在差异。因为一个男人的关系,同住在一个屋檐下,这样的情况下偏见就极容易产生,因为各自对对方的预期与生活实际不符合的现象陆续出现,又由于她们是在家庭中不同高度位置的女性,这个家的话事权在谁手上的问题,(ps:不是全部,但是大部分中国家庭的现状),当中间人或者维系人不作为的情况下,矛盾上演次数与级别只会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高。
在《这才是心理学》第82页中提到,当因果关系对我们来说显而易见时,当我们抱着根深蒂固的偏见时,或者当我们的解释被理论定势所主宰时,就会很容易地把相关当作因果的证据。或许你没有意识到这种偏见的存在,但是你回想一下让你们难受的点是真正引发问题的原因吗?若换成别的人做这样的事,你不至于这么激动吧?这就是偏见加上相关因素误导你做出错误的判断。
父母与子女的问题。传统的家长会用命令式的控制教养方式教育孩子,孩子有自尊,有思想,哪能彻底服从这样的管教方式,所以现在中国家庭中存在着很多父母与子女的问题。深究原因就是每个人的动机不一,且各不相让,都不妥协。
老板与员工的问题。老板想要员工能够完成更多的任务,赚取更多利润;员工想着怎么舒服又轻松地拿到高工资。在这样的认知偏差下共事相处,其危险系数是很高的。
生活中还有很多文化差异导致的偏差,观念不一、价值不同产生偏差。世界是包容这种偏见的存在,求同存异嘛,世界才会变得更多姿多彩。但是当这种偏见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操控了我们的情绪,阻碍着我们的个人成长,这时候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消除这种偏见呢?
如何消除偏见
任何理论都有一个适用范围,没有药是万能的,能治百病的,对症下药方为良策。我们看一下心理学研究者是如何克服他们对实验结果的预期,克服自己做这个实验的动机,从而消除偏见的?
在《心理学与生活》第28页提到,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保证实验助手和参与者都不知道(双盲)哪些参与者接受了何种处理来消除偏见,这一技术被称为双盲控制。
不论是研究者还是我们平日里的生活,都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操作因素的变量,谁都或多或少地掌握一些可以以微妙的方式向对方传达自己所预期发现的行为,并因此引发期望的反应,譬如沟通技巧,谈判方式,表情情绪的外露。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中间人的方式进行双盲控制。一是可以找完全陌生的人就事论事,找出大家都看不到的盲点。二是求助法院、妇联、工商、派出所、人大代表等第三方公正者做评判。
在《心理学与生活》第40页,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人,都有必要磨砺思考工具,因为我们的社会总是充斥着所谓的真理,被认为是常识的错误迷思,以及为了特殊利益而导致的带有偏见的结论,一个具有批判性的思考者药超越已有的信息,发觉隐藏在光线表面下的真正内涵,以理解事物的本质为目标,而不被形式和表象所迷惑。
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制造焦虑,制造假象去迷惑人们,因为他们以收割弱智小韭菜作为利润以求得生存发展。我们要击破这一层迷雾,就要认真学习,独立思考,理解事物的本质,搭建自己的认知架构,对一切外来事物都进行批评性思维分析,拒绝人云亦云。
人们会产生对实际不符的预期想法,归因于对事情,事物或者某人的了解不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缺乏实际考察。好比婆媳关系,一般见面之前,婆婆和媳妇之前都只会听儿子(老公)对对方的了解,这样隔了一层的转述难免会产生信息错误理解,片面化,偏见的产生皆由此起源。
总的一句:警惕个人偏见如何歪曲对现实的认识,你可以通过全面复盘把自己根深蒂固的偏见来源揪出来,做层层剖析,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消除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