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寺是横亘于天堂和地狱之间的一道门,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善恶是非、美丑对错皆出我心。所以在当时战败和无序的社会背景下,《金阁寺》是一本拷问本心的书。
“我”无疑是一种趋渐堕落的代表,向往金阁,以及向往一切有关美的生。“我”的结巴则是我同世界交往的关隘和枷锁。从向往金阁到烧毁金阁最后“我”发出“我想好好活下去”的感慨。无疑是一个破而后立涅槃重生的过程。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遇到有为子,鹤川,柏木等等给与我们理解,希望,诱惑,认同感,或存在感的人。也有类似于母亲寄予我们巨大希望同时又赋予无穷压力的人。如何排除外物干扰,找到本我,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用辩证的观点待人接物,审视内心,审视世界,无疑是我们一辈子都需要去做的一件事。
就像书中“我”永远也无法摆脱的金阁,金阁无疑是沉淀在心中,流淌在血液里的一种符号,哪怕大火烧毁了现实的金阁,“我”也无法获得拯救或解脱。金阁不过一种对自身的拷问。本心所致,于外物又有几分牵连。
文中我不能理解的部分有南泉杀猫,和“逢神杀神,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逢父母杀父母,方得解脱”我无法理解断情断性断念求解脱的这种思想。毁掉一切外物的诱惑和情欲,以证自我。难道不是一种对自身的欺骗么?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佛家的出世和入世学说。凡庸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柏木的“假如世界变化,我就不存在;假如我变化,世界也就不存在”无疑是一种狭隘的自我观念。我们都不过是飞翔在时间长河里的那只凤凰,沧海之一粟。我能总得敢于承认自身之渺小以求生命之伟大。或许,我根本就不懂佛。
看山看水,无疑是个人境界不同。希望他日再读,山非山,水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