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创作天后戴佩妮“1分钟就中,聊3天闪签”的创作才女郭修彧SHIO,诚如Penny的点评——“她的音乐如人,就像是幅抽象图,越难理解越是让人着迷!”
事实也是如此,第一张专辑暨入围第28届金曲新人奖,不按常理出牌的郭修彧就交出了一张充斥着电子迷幻摇滚的《抽象图》。
在这张专辑中,戴佩妮担任制作人,歌曲来自郭修彧原创。带点迷幻气质的《Extrication》加入Rap词在音乐中寻找自我解脱,融合电子摇滚的《幻想的作品》则是她尝试演歌吟唱法去宣泄感情世界的矛盾。
连贯的听感下,又勾连出一种抽象的情绪变化,打造出一副流动的形态美。在郭修彧的作品里,我们总能看到不着边际的抽象美感。
到6月份推出的第二张专辑《盲点》,同样是满足了创作歌手在创作环节的定向推移,从抽象的意识领域逐渐偏向于情绪的投射。
用CD上的一句话来说,“也许我们都太专注于眼前的黑,所以才看不见更耀眼的自己”。
因此,整张专辑的企划可以说都是围绕不完美的个体展开,在消极与坏情绪中碰撞,用一种负面的抑郁系能量引出,最终实现接纳自己的过程,它的状态是一种“审视后的自我,接纳后的不完美自我”。
这张暌违两年半的全新专辑《盲点》,实际也是从情绪来搭建音乐,更多的是不同情绪点的释出。看起来弱化了听感和旋律上的入耳,但它整个格局和情绪都更加浓烈。
郭修彧的创作,在自我洞察的同时,做了自我剖析。专辑收录十首歌曲,其中8首来自郭修彧,选题统统取点于坏情绪和消极面,用作品塑造出一个迷幻炽热的不完美世界。
曲风上是非主流华语乐坛体系的Pop曲风,从上一张的迷幻摇滚过渡到了抽象迷幻与R&B曲风混杂的个性化结合,郭修彧的音乐维持了常见常新的状态。
同时,在《盲点》这张专辑的创作过程,再次担纲制作人的戴佩妮鼓励郭修彧完整参与所有过程,将更多自主权给歌手。同样的风格鲜明,同样的不可以被立刻定义,两个人的合作反而激发出更多的音乐火花。这也让SHIO在《盲点》中呈现的音乐自我,是一个完整的、甚至稍稍有点不完美的郭修彧。
常规之处,是专辑依然深挖出了郭修彧创作上个人风格的凝练,将听众注意点拉回到创作和演唱上来。
非常规的部分,则在于戴佩妮特别为郭修彧组建了一个新的Band,让郭修彧在Live band的形式里进行各种尝试、磨合与调整。这显然是这张专辑里一个出彩的地方,当歌手和乐器的合作更加紧密的同时,也意味着在Live band的产出模式上能碰撞出更可能多的音乐思路。
比如编曲简练,加入了电子合成器的点缀后,更偏向于一种精致美感的打磨。又比如细节变化不再趋于单一,从锋利的抽象到一种包容形态的转变,情绪在下乘之余,首尾又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拆解开《盲点》整张专辑,不可谓不是SHIO的一次自我放飞。
世界充满了不完美,但你可以看见更耀眼的自己。郭修彧在《盲点》的完成度上显然比想象中走得更远!
做了一个简单立意的Intro《Parallel》显然是整张专辑的轻巧定性,成功打开了整张专辑的格局。全英文自创作,坐实了创作才女的头衔。而偏灵动走心的曲调,迷幻抽象的风格,再搭配上独树一帜甚至副歌部分有点撕裂感的Vocal,郭修彧的演唱比起上一张《抽象图》也有了更多进步。
Electro舞曲风的《幻术》,是一首典型的节奏小品。开篇的bass,中段的鼓点,都打造出一个迷离、幻象迭生的梦境世界。作为全专Melody性最丰满的一首,《幻术》所书写的是一种人的迷失状态,可以是自我、可以是情感,也可以是更宽大的。对应《盲点》这个专辑的主题,《幻术》一度让我想到她为刘思涵创作的另一首《她是我》。两者有许多部分的呼应感,但《幻术》不管是形式上还是演唱上都更加妙趣横生,节奏更加激烈,是这张专辑我最爱的一首。
作为专辑首先释出的第一支单曲《挡箭牌》,它描写的是描写一段失衡的情感关系。联手戴佩妮共作词,MV找来吴念轩和马栗出演角色。是专辑的芭乐情歌主打。
钢琴和吉他的组合形成了一种暖心情绪的交集,而郭修彧细腻的声线则游走出一中从溺水感到挣脱干的情绪交换,副歌部分的情绪,让人联想到一种勇敢、一种人奋力想抽离模糊关系的决心。
中间三首歌或旋律轻快或舒缓中埋藏情愫 ,但无不是搭建在乐器与曲风的关联中,这两者完成了一种混杂与融合的奇特效果。
《送行者》就尤为注重乐器的功用,从小学习钢琴、小提琴和鼓的郭修彧,便在这首歌的编曲和器乐上用到了乐器的辅佐,演唱上又借助到了一些音乐剧的表达。厚实和敞亮感的听感,显露出不受限的创作才能。
编曲和演唱都呈螺旋上升的《科幻梦靥》打造出一种迷幻疏离的“梦靥感”;《Hug Yourself》则源于一段巴士上不能将小背包带上车的经历,用二胡和管乐来丰富自己“以爱相待”的态度。
童话感十足的《好人缘》则用一种轻松自在的表达缓和了之前的激烈情绪;《叠罗汉》同样洋溢着一种浪漫的自由,郭修彧口吻化的灵动表达,尤其是真假音转换的自如,一举将人拉入歌曲的场景中。
同名主打《盲点》是一首感受性的情歌。安排在倒数第二首歌的《盲点》,更像是对身边人的感恩和对盲点世界观的思考。郭修彧的表达是走心的,嗓音弱化了凌厉和刺骨的犀利,词和曲形成了一种共鸣,把更大的联想空间留给听众。作为最后一首Ending曲前的铺垫,这更像一次情绪上的起承转合。
而《无》这首有着哲学性范畴的歌,词作精琢,旋律朗朗上口,写于郭修彧情绪低谷,更加凸显出她流转动人的声线。
在最自我怀疑的当口,《无》是空无、显然也是所有坏情绪的交叉。作为整张专辑一个沉重和暗黑系收尾的落幕,它是混沌与重生,与第一首歌有形成了一个循环“闭环”。
这个闭环情绪混杂、难以捉摸、甚至不完美,但透过音乐的窗口,我们却能看到这个不完美的郭修彧走得比想象中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