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并不是简单的自己一个人呆着,而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你不感到孤独,不感到慌张,不感到空虚,不感到寂寞,不感到无聊。而是觉得很舒服,很自在,很轻松。
我很喜欢和朋友交流,玩耍。甚至几个人排排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也觉得很舒服很开心,宛如独处般放松。马薇薇说她理想的恋爱状态是“真爱如独处”,那我要加一句,我理想的交朋友状态是“亲友如独处”。即是,与亲密的朋友在一起,如独处般自由自在。
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约几个好友,时间任意,地点随意,坐在一起,随心地聊天,没有应酬的话,没有应场景的笑容。有话就聊,没话就笑笑,低头看看手机或抬头看看电视,不觉尴尬,不觉冷场,这才是与朋友相处最舒服的状态。 记得大四有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好朋友在旅馆里相处两天两夜,不为旅行。两个人在旅馆里,时而聊天,时而各自干各自的。她看她的小说,我看我的书籍,有时默契地抬起头看彼此一眼,相视而笑,然后继续低头阅读。时而放音乐,一起欣赏。累了就打个盹,醒后结伴出去找吃的。我们都觉得,这是极其舒服的度假方式。
当然,也有部分人是热爱社交,热衷热闹的,亦有一部分人是害怕孤独,难以忍受孤独的。他们内心的厌烦和空虚,驱使他们热衷于与人交往和到外地旅行、观光。有那么几年,我也是这样的人。拉布叶说,我们承受所有的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真的,无法独处的人,是很敏感很脆弱的,连独自一个人吃饭,他也觉得是件及其凄凉、可怜的事情。
现代人都说忙,忙得没有私人空间,没有个人时间。当真正慢下来,或有一段短暂的时光让自己独处时,却又投身到无尽的社交中。社交完毕,重新回到忙碌,又焦躁地觉得生活的无意义,只是忙着上班,忙着聚会,忙着应酬。
周国平说,独处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具备的。有种常有的寂寞,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想逃离的寂寞。这种寂寞让人害怕,让人紧张,让人无法直面与思考。人们忙着工作,也忙着逃离寂寞。碌碌无为,不暂停“碌碌”,当然“无为”。
一个人长大的标志是:当他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完整。但有些人缺乏安全感,总是渴望和别人黏在一起,好像只有把别人拉进自己的生活,自己才不会孤独寂寞。但,若两人相互讲不听,听不懂,或者压根没办法好好沟通,这可比一个人的孤单要难受得多。
再来谈谈“真爱如独处”吧。我目前认为。最好的恋爱状态也是“真爱如独处”。就是两个人在一起,像独处般自然,轻松,自在,还原最真实的自己。你看你心爱的电影,我在旁边阅读我中意的书,偶尔抬起头看看你专注的样子,就这样平静自在地享受独立却不孤独的时光。而不是被拉去看你爱看的电影或动漫,我因没兴趣而觉得困得要命,却还要努力撑起厚重的眼皮,陪着饶有兴趣的你,看完一集又一集。
“最好的爱情是两个人彼此做个伴,不要束缚,不要缠绕,不要占有,不要渴望从对方的身上挖掘到意义,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东西。应该是我们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看看这个落寞的人间。”
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到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这个频率相同的人,可能是你的朋友,可能是你的家人,可能是你的恋人,又或许只是一个不期而遇的陌生人,又或者你一辈子都无法遇见到那个人。但你要明知自己内心深处的优雅,你要学会审视自己,阅读自己的内心。而阅读内心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会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