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染染夏光
01.
刚刚在一个公众号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个女生,本科毕业时进了一家大型国企,年薪从十万逐渐涨到二十万,然后在想要读博的老公和喜欢高学历的公婆的鼓动下,毅然决然的辞职了,随夫北上,在一所一流大学读研读博,顺利拿到法学博士学位。
然而戏剧化的一幕发生了,她找不到工作!普通的企业明目张胆的写着:30岁以下,甚至27岁以下,男生优先。外企不会用一个博士生作为初进人员,宁愿用一个本科生慢慢打磨。她想做律师,但多年未曾工作的博士毕业生毫无优势,因为人家不需要这样的理论背景,更强调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她不想当老师,现在的学风太不自由,论文、课题、职称,为了学术而学术,何况帝都僧多粥少,就算你想一辈子就做个讲师,学校也不会愿意。于是她去考公务员,可惜落榜了。
所以她迷茫了。当初本科毕业的时候处处强调学历的世界观,为何在她终于练就博士神功后却又处处受限了呢。她那些本科同学,如今早已是各领域中高层,而那些博士同学,还在为五斗米愁眉不展。
只是因为在我们拼命向上的过程中,人肉市场也在更新迭代,而那么不巧,我们的速度太慢,所以被贬值了。这时候后悔当初辞职读书的决定,为时晚矣。但自己必须得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没人可以帮你分担。
02.
可是另一片文章里,一个三本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追随梦想,努力考研,后来成功考上北大文学硕士。
他说,他从小喜欢创作,可是偏科太厉害,高考又发挥失常,为了获得家里的支持能继续读书,他选择了一个三本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因为他告诉父母,这个专业超好找工作。然后,就是卧薪尝胆的开始。终于,本科毕业考上了北大文学系研究生,虽然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凭借文学创作等各种课外比赛活动,还是拿到很好的排名与奖学金,并逐步顺利进入各大名刊名社,毕业后,更是像开挂的奔驰一样,职途一片璀璨光明。
所以说这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龚自珍曾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李白也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于是很多人笃信,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独立的思想,从容的心态,会帮助我们冲破层层的阻碍,华丽丽的逆袭,铸就一部叹为观止的奋斗史,给那些小青年们满满的正能量。
03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网络上到处充斥着读书无用论,因为很多中途辍学或者从小就不爱读书的人,靠时代机遇,靠人脉关系,靠日复一日熟能生巧的一技之长,获得了成功,而曾经挑灯夜读的优等生,本科毕业硕士毕业后,沦为这些功成名就者的跟班。甚至是前不久,卖煎饼的大妈都月入三万了,广大名校毕业生还在为月薪几千块自惭形秽。
所以读书究竟有用么,是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还是更糟糕?
反正我一直是在怀疑着。
本科毕业的时候,我没有想过考研,因为我不知道继续读书能为我带来什么好处,既然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工作,那本科毕业就工作和研究生毕业再工作又有何不同?对于我这个专业,本科毕业大多选择当中小学老师,而我所接触到的各个实验室的师兄师姐,毕业后依然大概率的涌向中小学,所以,在竞争力差不多,最终目标也毫无差异的情况下,我为何要用那三年甚至更多的工作经验时间来换取象牙塔的理论积累呢。
当然这个想法颇为偏激。
而后来,我意外的没能成为一名教师,工作不尽人意,于是这一年里各种后悔当初不曾继续求学的决定。但很多时候我都忘了,就算我只是本科学历,我也应该有同样的几率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样子。比如当老师这件事,本科时如果不那么贪玩,多积累点实习经验,面试一样有优势,而考上研究生,我若一如既往的放飞自我,最后还是无法得到心仪的工作。
所以人生啊,从来不是跟学历对等挂钩,纵然这个社会依然有很多职业是需要学历的敲门砖,但如果只是为了学历,人人都可以拿到,重要的是,拿到了这个学历的同时,这段学习生涯我们是如何度过的。所以说,内在的自律自信及各种优秀的品质,才是让人生开挂的重要原因。
没有一项成功是仅因为你拥有的某一项硬件条件,因为你获得这个硬件之前,你自身已经有了相应的一系列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