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问世间钱为何物,只教人抛头洒血。今天再来谈钱(非贪钱)。
某狗百科里这样写:钱,一种等值量化的交换工具,是促进社会繁荣发展的一种金融流通工具。钱代表货币,一般等价物,用于交易。
一句话概括钱的作用,钱是个流通工具,重要的词说三遍,工具,工具,工具。
既然钱是个工具,那它就是中性的,没有好坏之分,当然也没有罪恶善意之分。对钱的观念衍伸出两个常见的错误观念:1.不爱钱,2.执著于钱。
02
金钱错误观念一:不爱钱。
代表人物:过去的我。
原因一:
小时候家贫也没有多少亲戚帮忙,妈妈和外公常常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其他人为富不仁,看着我们受困而不伸手。出于这些信念,一直对富人没多大兴趣没多大感觉。
原因二:
我和爸爸一样出世心很重,没有和世界取得链接,只是一味的为自己做了个画地为牢的事。人终有一死,追求些外在又有何意,这是我常常有的消极念头。
我对自身以外的事物的兴趣点很低,困在心魔里面了,贪念这词离我很远,邻居有车有房会有人心生嫉妒,我却觉得与我无干,他过他的,我过我的,这样的态度让我乐于贫穷安于贫穷。
原因三:
我不爱自己,也不过于认同自己的外在、身体等,外加欲望值低,也就很少花钱在自己身上,做取悦自己的事情,没有那么多的欲望当然也就没有多么多挣钱的渴望,简单的认为有吃有喝有地方睡真的足够了。
清淡寡欲可以让我的小我自视清高,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之感。
随着自己的内省越来越多,我好像一个才从自己世界走出来的婴儿,惊讶的重新发现了这个世界,呀,大自然这么美好原来是让人感受的,我一直没感受过,阳光雨露风雨都是那么的神奇,过去却觉得习以为常。
这么多美好的东西我过去却一直没体验过,没仔细品尝过,没认真欣赏过,没用心享受过,真的像再重新活过一样。
于我这封闭的人来讲,多多的享受并体验世界的美好,才会有动力赚钱。体验美好的东西需要支付金钱,有钱真好,我爱钱,每天早上起来就想着去哪玩去哪吃去哪跑,慢慢走出宅的身体和宅的心。
钱多会变坏吗?钱是中性的,不是邪恶的。爱钱不世俗爱钱理直气壮。
03
金钱错误观念二:执着于钱
代表人物:葛朗台、玛蒂尔德
钱是个工具、一种流通货币,一旦流到葛朗台手里,便很难再流出来,他就是典型的人间怪兽貔貅,只进不出。那么葛朗台们为什么不允许金钱从他手中流出呢?
我想两个原因导致,一一花钱便有罪恶之心,二一花钱便有恐慌之意。
大多数的葛朗台都出身于贫寒之家,像很多中国家庭一样,父母省吃俭用,给他最好的,长大后他执着于钱,想存多多的钱增强自己的安全感。
有很多农民就是过着这样的生活,执着于钱,挣钱存钱给孩子娶媳妇,不能说他们从来不花钱,但可以说他们从来不为自己花钱,享受对他们来讲是极大的犯罪。
虽然口头上说谁不想享受呢,潜意识中他们不敢享受,一享受就要花钱,一花钱就感受到钱少带来的不安全感恐慌感, 一花钱就有罪恶之心。
赖佩霞说:“如果你的母亲一辈子呈现出来的都是哀伤,是落寞,你还敢快乐吗?”每个孩子都很爱自己的父母,如果自己的父母一辈子省吃俭用,那么他敢去好好享受金钱带来的快乐吗?很难面对内心的罪恶之感,潜意识中会认为这是对父母的背叛,有种逆杵祖宗之嫌疑。
父母一辈子之所以省吃俭用不是因为他们多么喜欢那样做,是因为他们自认为自己没本事赚更多的钱,未走出心魔享受生活,开始是逼不得已那样做后来是习以为常那样做。
既然你现在有能力赚钱,你的身体受之于父母,血液里也流淌着他们的血液,那么你可以带着它们的心愿去安心的享受金钱带来的开心,你开心他们就开心,或许他们嘴里会对你有讨伐之意,但内心深处更多的是开心和满足,他们的孩子终于过上了比他们好的生活。
由于没钱,穷人总会担心钱花完了自己生病或者突发病症怎么办,其实你只要开始为自己负责每天照顾自己的身心,你生病的次数就会很少,而身心健康结善缘的人发生突发事件的次数也很少。存少量的钱足够你应对这些事件了。
钱是个流通物,怎么可能停留在葛朗台们手中一辈子呢,流入你然后流出你,你是中介物,如今你把钱拽得死死的,流入你后便不再流出,怎么可能能量守恒呢,老天会以其他形式将它重新带走,常见的就是让你生病,医院是穷人唯一不再抗争金钱流出的地方了,这是他们最心安为自己花钱的方式。
葛朗台们要无数次地在心中告诉自己,钱是工具不是自己的主人。
04
与葛朗台对应相反的一个人物是玛蒂尔德。
玛蒂尔德是法国名作家莫泊桑作品《项链》的主人公,为参加一次晚会炫耀自己的美丽,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来是一串假钻石项链。
她可以说是虚荣的典型代表。
与葛朗台执着于金钱的方式相反,她以另一种方式执着于金钱,钱给她带来很多的虚荣心,很多鼻孔朝上的富人即是此种类型。
很爱钱,也很享受钱带来的好生活,但瞧不起穷人。他过的优越生活确实很让人羡慕,但同样因为执着于金钱,他会担心金钱的流失,钱是无常的,因钱得到的越多恐惧会越多,放在钱上的虚荣也多,心会越来越不自由。
媒体、广告、新闻甚至娱乐都在无意识中引导你认同物品的心理价值,其实物品就只是物品,物品的作用就是让你享受,而不是攀附物品上的心理价值。
钱永远填不满你内心的不自信,也买不够你内心的欲望,世界变化瞬息万变,想过上风头上的生活比登天还难,像夸父追日般的疯狂会让你身心俱疲。
追求钱的同时让心回归,就像米奇·阿尔博姆所言,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无所是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05
综上,对钱的正确观念即为:爱钱但不执著于钱。
钱若不花不享受就只是个数字,只为自己不为虚荣不为面子,钱带来的快乐才会放大。
多余的就让它流向需要之人贫苦之家受困之人,像扎克伯格一样让其造福社会吧,屯给后代不如花给后代,给孩子留一堆最终可以吃完的鱼,不如送他一个终身有饭吃的渔。
爱自己,取悦自己,不虚荣;爱钱,取悦生活,不执著于钱。让钱献身于爱献身于世界,我们的生活便会有意义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