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词:孤独、梦想、世界。
不知从何开始吐槽,先说一件事吧。
前两天去了趟上海书城,父亲有一张抵用的卡,说是快过期了,让我随便看看买点想要的书。书城很大,七层楼都是书。撇开教辅材料,最常看的还是小说,大多分布在一二楼。电梯上行到二楼,有一堵墙写着“好书榜”。上下扫过,没错,题目里的三个词充斥了这个版面。书架上、柜台上排的密密麻麻的书,不知是近年来人们需求量增加还是如今所谓的作家一个个都爱写故事,什么“故事集”、“小故事”琳琅满目。
我没读过太多这样的故事集,闲暇时浏览过好多人安利的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不过比起这本,我更偏爱大冰《乖,摸摸头》和《阿弥陀佛么么哒》。说起前者的那位作者被称作“是微博上最会写故事的人”。的确,故事感人有共鸣,但是如果再阅读了十几二十本这样的书之后,你会作何感受?
搜索引擎搜下“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相关书籍有:《谢谢你曾来过我的世界》、《从我的全世界路过》(?)。
这不过是一家搜索引擎的附加搜索结果,然而购书平台更有铺天盖地的“世界”。
世界太大,书也太多,《X世界走过》、《X世界大,XXX》、《你X,世界XX》、《我X,世界XX》、《世界XX,我X》等等。世界太忙了,一会儿跟着你转,一会儿你又要他改变,一会儿你在世界遇到了谁,一会儿你们在世界上分道扬镳。不去论这些书真是质量究竟如何,但至少这样的标题实在无法让我动心。几年前还没有看到这么多《X世界X》的时候,八成最多的就是世界名著了,而如今大批量的世界难道需要我的脑袋装下个银河系?如今的“世界”故事集不过就是想表现人类相较于这个世界的渺小,突出作者的情感流露,但是有没有想过“出名要趁早”的道理?一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火了,不代表千千万万的世界都能因此而沸腾。大同小异的人生感情故事最终不过想告诉碌碌无为的读者:“过好你自己的生活”。
有同样遭遇的是“孤独”这个词,大多出现在“睡前故事”、“晚安故事”等,比如:
人生真是孤独啊!像是每一位作者都已经经历了人生跌宕起伏的挫折和波澜,早已看破人间纷繁缭乱一般,以教导的口吻在告诉你他们的遭遇。以《你X孤独》、《孤独XX你XX》等为题,让读者有代入感。谢谢这些作者,让我顿时感觉世界上孤独的不止我一个。你孤独,我也孤独,我俩都不幸福。故事集追求着一种让人暖心的共鸣,把所有的小故事都拉到一种极高的感情状态,让人触动。但事实上,太多太多的情感宣泄和共鸣不会让我鼻子一酸,久而久之反而不愿阅读。生活已经够孤独。
说起来在逛书城的时候,很好笑地发现有两本书并排放在了推荐栏里:
不知道是不是一位编辑的主意,这两本书的书名几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而说到“梦想”,那大概是我国青年群众最在意的东西了:
鸡汤!太鲜了!我国青年不只是营养过剩还是统统贫血,“没有梦想就可以死了”过于偏激的标题主义摆满了如今的书店货架,所以所谓的“梦想”是最重要的吗?想必每一个没有太过痴迷的读者都有自己的答案。我曾在一篇影评里写道:
作为一名从小出生在上海的初中生,多少次习作、考试作文写到“梦想”;多少出版的书籍名称里面带有“梦想”;多少歌曲唱到“梦想”;多少人口口声声说“梦想”,多少人想去“追寻梦想”。然后呢?然后继续埋头电脑前,等待两根指针直到十二,关灯,睡觉。安于现状?随遇而安?不!我们不甘!但,我们不敢。梦想有大有小,但是真正去完成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不过是口头英雄,其中不乏从来没有梦想的人。我当然不鼓励每一个人都要放下手上的一切去“追梦”,那些不顾一切的人都是疯子。别太相信这些疯子疯癫般的成功,更多的疯子只属于紧闭的疯人院。
当时的我大概也有受到这样的标题影响,现在想来其实“梦想”你有就好,追不追干不着别人的事情,也无需用教导人的口气来讨论“梦想”的功与过。
书店的收获并不大,不是没想看的书,而是挑不过来。如今人人都会写作,想要出书比起五年十年前已是简单上许多。各种阅读平台跳出来的“当红作家”也是抓抓一大把,想要从标题抓住人心的确是很重要的一点,不过设想一下:一个时代全是类似的书名,还怎会有流传到未来的“名著”和“好书”呢?不如换条路,给个好作品,以口碑相传如何?
不过不是急功近利的路好像已经不适合这个世界了,看来我这个梦想真是孤独呢。(笑)
*本文提到的作者和作品均有搜索引擎提供,撷了其中一部分,如有冒犯请多包涵。
胡图图 2015.11.28 16:03
版权声明:上帝的归上帝,作者的归作者,侵权的归死者。如果要转载请简信或新浪微博“吃肉的Kris”私信,私自转载后果如上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