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隔壁老张谈巴赫,与同事老王聊梵高,转身给自己背着吉他想学的儿子一个响亮的耳光。美术,唱歌,弹琴永远只能放在兴趣或才艺一栏,出了栏,你就是疯了。
妇女打折节,陪我妈去扫荡,专柜前,一个穿着长礼服的女生正在拉小提琴,琴声在人声嘈杂中有一些突兀,忙忙“全场八折”中,一句“学拉小提琴有什么用,学了半天不就是在门口拉客吗。”回头一看,一个衣着普通,手里拿着几张传单的男人和他儿子一边喝水,一边毫不在意地大声的评论着。
回头看拉琴的姑娘,比起被人评论自己的“艺术”生涯,她更关心自己身上的裙子上的线头。
我听过很多类似的评论,看着别人在电视上伴舞,总有人说:“这练了半天,这辈子就是个伴舞的有啥用!”碰见在花园里写生的:“这玩意有什么画的意义,画的还不如照下来方便。”
我表弟,从小就喜欢乐器,一开始,家里人表示支持,支持他发展多种兴趣爱好。后来,兴趣和学习起了冲突,兴趣不再是学习累了之后的放松,似乎成了学习的主流。就像中国大部分家长一样,我舅舅掰折了当年花大价钱买的笛子,撕了乐谱,告诉我弟弟学音乐是没有前途的,笛子吹的再好也不如数学考上100。
我也曾有过认为学艺术的人都是不一定是差生,但差生一定是学艺术的想法的时候。在高中的时候,某天起,班里那些每天化妆,找对象,上课聊天,下课逃学的人都开始学起了“小三门”,学画画的,学播音的,2,3万的辅导费后,保证考试的时候,面试老师3个里面2个你都认识,好学校就在你眼前。
当时,我恨死了这些每天自己不学还扰乱课堂的人,更恨的是,她们只要花一笔钱,一个学期,去学一门“艺术课”她们就能考上我用3年努力还不一定能上的学校。
我也讨厌透了什么美术,音乐,当时在我眼里,这些能速成的东西,就是傻子也可以学会,应用。
我也会很恶毒的和朋友聊天说:“哼,还学美术,以后就是公园里面摆摊儿。”
上大学以后,专业需要,我开始接触有关艺术类的产品,艺术设计,我发现,艺术是一门精妙的学科,他需要的不只是解数学题一样的公式,做英语阅读的4选1,他需要在足够的知识储备下的鉴赏能力与理解能力。
我不再对学艺术的人有任何鄙视,我交了很多学艺术的朋友,和她们在一起,每一天的色彩都不一样。
我知道她们和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一样,甚至比别人生活的更努力,我的小z,为了当动漫设计师,双手布满了削笔的伤痕,多少不眠之夜,一帧一帧的修改图片。小h,为了学琴,带了几个对“琴艺有兴趣的孩子”,周末从来都是工作日,小g,练民族舞,为了身体的柔韧,睡觉都是绑着睡……
我为那些只是想考个大学,速成的人感到难过,不喜欢的前提下,她们更本不会知道自己究竟学了什么,只知道画直线要一笔干脆的画下去,知道梵高画了向日葵。
我对她们还是有恨意,因为她们的“愿望”让好多努力学习艺术的人被别人误解。
后来,学这有什么用的想法再也没有出现过,取而代之的是那些为自己爱好奔波的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