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偶像经济的快速发展,愈来愈多年轻人开始迷恋追星,于是便出现了“饭圈”。喜爱偶像无可厚非,然而粉丝追捧的饭圈却出现了不少乱象,娱乐圈的粉丝们有组织地进行投票打榜、互撕谩骂、控评、恶意举报、造谣攻击,严重地影响了网络社区生态;刷销量、买代言等粉丝行为中的攀比风气恶性引导了未成年人高额消费;再者大量粉丝追行程、机场接机严重影响公共秩序和交通安全;最后,大规模的网络集资与网络暴力甚至可能触犯法律的底线。
娱乐圈偶像“翻车”“塌房”、吸毒嫖娼、偷税漏税、明星代孕、论文造假,再到最近吴亦凡因涉嫌强奸被依法刑拘,种种乱象层出不穷,逐渐让人们认识到,娱乐圈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却藏污纳垢。明星被刑拘,一些狂热粉丝(或者说“脑残粉”)却扬言要组织“救援群”“探监大队”等并“劫狱”以“救偶像哥哥”,这些极端且失格的言论真是让人匪夷所思;部分吃“流量饭”以及依靠私生饭赚钱盈利的明星,对“过度追星”行为一直有默许甚至鼓励放纵的态度。当下机场追星、鲜花追星、哭晕追星等行为早期就曾被曝光,是一些经纪公司在背后组织的“职业黑粉”所为;一些偶像明星受到粉丝的喜爱,却时常不能爱惜羽毛、摆正言行、严于律己,屡屡触碰社会法律和道德底线。娱乐圈正向着极端化的方向发展,他们亟需一场全面、广泛的反思与改造。
在资本和平台的操控下,粉丝便成为了被割的“韭菜”。大多数明星爱豆的保质期很短,围绕偶像工业进行活动的所有企业都抱着“赚一笔块钱就跑”的浮躁心态,毫不顾忌地压榨粉丝的消费力,偶像便成了快消品和财富密码,粉丝就变成了等着被割的“韭菜”。平台推出“明星势力榜”,大大小小的明星被分配到不同的榜单,于是他们便呼吁粉丝们为偶像“搬家”,让自己的爱豆从相对弱势的榜单转移到强势的榜单,这却需要粉丝们为爱豆刷赞发布相关动态,为爱豆博取流量,还需要粉丝用真金白银去支持自己的爱豆;另外,一些互联网平台、音乐平台设计了数字专辑重复购买功能,这对于一般听众毫无意义,基本上完全服务于刺激粉丝重复购买、增加销量,粉丝很难放弃比拼购买的游戏规则。一切乱象的生成,资本和平台背后的企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颜值至上是饭圈的基本评价标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速,不少粉丝的追星偏好发生改变,从欣赏明星的戏剧、歌曲或影视等作品转变为明星的颜值。歌手、演员是专业职业,靠优质的作品去吸引受众。而粉丝与偶像之间的绝对情感联结,不再以偶像的专业水准或作品质量为首要依据,而是明星的外表和人格魅力。
网络平台缺少内容把关。以前,报纸、电视和电影院是明星曝光的主要途径,这些大众媒体能够充当“把关人”来筛选优质作品,让多数高质量且符合群体规范和主流价值标准的内容进入传播渠道。如今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各种参差不齐的作品可以无差别地涌入网民的视野,这大幅提高了内容产品的总量,但不可避免地放任了劣质网剧或“洗脑神曲”的产生,助推了流量经济的无序发展,导致演艺行业逐渐丧失了竞争的规则和作品的评价标准。
互联网加速了粉丝的消费行为。在某档综艺节目中,粉丝为了帮助自己支持的爱豆出道,需要去购买赞助商的乳酸菌饮料才能参与投票,这也促使了少数狂热粉丝囤积大量饮料,因喝不完倒掉而造成大规模浪费。
低龄粉丝欠缺网络素养。年轻粉丝之所以热爱追星,和其自身成长的阶段与特点有关。青少年群体处于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时期,“同一性”是指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认同的对象、自己想要成为的理想人物。粉丝的低龄使其在支持偶像时,可能会产生一种不理智甚至是疯狂的追星行为。不少未成年人加入到饭圈,不但消耗了他们过多的学习精力或零花钱,还可能会对其三观造成负面影响。
追星虽不是“洪水猛兽”,但青少年要保持独立理性的思考能力,理性追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青少年不应被“饭圈思维”裹挟,社会会倡导积极正确的价值观,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读一本好书、追一部好剧、心中有一个信仰、好学爱问、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世界。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在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时,要同时关注事物的外在和内在,两面兼看,这样才能全面、客观、真实的认清事物,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至于肤浅的认识。用犀利的眼光看到现实生活中的美好,同时勇于与丑恶、不正义的行为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