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们追求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东西,有时候是很盲目的。
2. 通过冷静的思考,有智慧的人会明白:如果自己的欲望超出了经济承受能力,很可能会以造恶业或损害身体的方式来聚敛钱财,并在此过程中感召种种难言的痛苦,这样自讨苦吃有什么必要呢?
3. 看到别人贪执于财物时,自己也开始没头没脑地贪执。
我们应当扪心想一想:“我一定要这样做吗?别人买一栋豪宅,是不是我也要买?别人买一辆好车,是不是我也想有?……”
4. 生活的轻松快乐,要从充实内心做起,而不是盲目地攀比、追求。否则,欲望是无有止境的,不管你是否达到了目标,内心都不会感到真正满足。
5. 对贪心大的人来讲,纵然一人独占世上的所有财富,也仍然不会感到满足。
6. 《大庄严论经》中说:“知足第一富。”知足少欲才是最大的富翁,这种远离贪欲、自由自在的快乐,就连天王也很难享受到。
7. 我们不要整天抱怨得不到什么,而应当珍惜现在已拥有的。当你身体健康,可以自由地呼吸空气时;当你衣食无忧,用不着忍饥挨饿时;当你早上睁开眼睛,可以看到太阳的灿烂笑容时……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幸福,已经超过这世上很多人了?
8. 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曾在自传中说:假如给她三天光明,让她亲眼看看这个世界,她就是最幸福的人。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反抗种族歧视入狱27年。他后来说,坐牢时每天晒半小时太阳,便是自己最幸福的事了。
9. 只有为别人,才能真正为自己。法王如意宝也经常强调:“生火烧柴以后,不用特意去求,灰烬也会自然产生。同样,一个人若有强烈的利他心,不用刻意去争取,自己的利益也能无勤成办。
10. 要想除掉旷野中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遣除我们内心的苦恼,唯一的方法,就是用利他的美德去占据它。
11. 大乘经论中再三告诫我们:一切痛苦的来源,就是为自己;一切快乐的来源,就是为众生。
12. 假如你认为幸福是建立在发财、升官、感情等基础上,那么这些一旦出现问题,你的人生就会像垮了地基的墙壁一样陷入崩溃。而你若时时抱着利他之心,那生活中无论出现任何得失荣辱,都会云淡风轻、一笑了之,最终无论做什么,也很容易心想事成。
所以,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务必要有个正确定位。
13. 佛教常说的“苦”,不是指痛苦,而是指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存在不确定性
14.把无常变成人生的能量
15. 如今很多人不安于现状,拼命追求地位、名声。但就算你拥有了这一切,内心也仍然不会知足,这种无厌的追求终将毁了自己。正如有些教言中所说:“欲望毁希望。”
16. 权势、名声、财富、受用,不可能恒常拥有,它犹如夏天的露珠、秋天的白云一样,很快就会消失。不懂无常的人,为了这些,先是不择手段去追求,得到之后,又绞尽脑汁地保护,可是不管怎么努力,这些终究会离开自己。
17. 既然一切皆为无常,那么,无论自己身上发生什么,都不必觉得很倒霉、很痛苦。
18. 现在你对感情的执著,相当于孩童时代对玩具的执著一样,小时候玩具一旦被别人抢了,自己就哭得天崩地裂,可是当你长大之后,回想当年的幼稚无知,就会觉得特别可笑。
19. 爱一个人,往往是建立在占有的基础上。一旦他对你不好,或者他变心了,自己无法再拥有他了,这时候会特别痛苦。假如你对他的爱无有条件,只要他好,你就幸福,那彼此之间的关系再怎么样,你也不可能受到刺激或创伤。所以,爱情到底是爱自己,还是爱对方?这个需要好好观察一下。
20. 我们眼前的东西,实际上刹那刹那都在变化
21. 万法都是无常的,他过去对你好,现在对你不好,这就是无常。而你,以前可能贪执他,但过一段时间后彻底失望了,不但不再爱他,甚至还想杀了他,这也是一种无常。所以,有了无常的话,什么不可能的都会成为可能,你也用不着太执著!
22. 一个人若能了悟万法无常,对感情的执著就不会过火,不管出现任何变化,都不会受到深深的困扰。
23. 有些人对感情的贪执特别可怕,得不到梦寐以求的爱情、朝思暮想的恋人,就万分痛苦、生不如死。
24. 万法皆为无常,缘合则聚、缘灭则散
25. 今生今世,亲怨也是无常的。今天不共戴天的仇人,明天或许会变成志同道合的亲友,情投意合非比寻常,这种现象也不在少数。
26. 我们前世最有缘的人,今生可能特别讨厌;今生中依依不舍的,却往往是前世的仇敌来讨债。
27.依照佛理来观察,若对一个人感情上特别耽著,说明这个人可能曾是你的怨敌
28. 感情执著,必来自于前世怨仇
29. 常有年轻人问我:“我跟谁谁的感情特别特别好,我不能没有他,天天都想着他。您说,我们前世是不是夫妻?”
我总回答:“你们前世应该是怨敌。”
这不是没有依据的。你今生中没他就活不下去,没他就要跳楼自杀,这种感情执著,必来自于前世怨仇的债。
30. 世间人的感情变化,其实并不需要多大的事情。他们建立感情也容易,给一点点财富,说几句好话,或者露一丝微笑,两人就能成为无话不说的密友;感情破裂也容易,本来是难舍难分的亲友,只因中间出点误会,比如一方遇到困难时,另一方没来看望,或者一个人说话时用词稍有不当,对方就非常生气,从此再也不理他了。
31. 无论亲友还是怨敌,都是无常变迁的
32. 我们就不应贪爱自方、憎恨他方,而应怀着慈悲的心肠,平等爱护所有的众生。
33. 聚际必散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我们应当珍惜眼前的缘分,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发现它的宝贵。
34. 生命如风中之油灯,随时面临熄灭的危险。米兰·昆德拉说过:“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性的树。”谁也难以断定,下一步可能面临什么。既然如此,我们就应当珍惜眼前的因缘。
35. 珍惜现在,比不切实际地妄想未来更重要。现在,给予我们的实在太多了,可惜大多数人都看不懂,一生始终在寻寻觅觅,为很多实现不了的愿望,劳苦终日、行色匆匆。
这样的人,或许到了弥留之际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这些早已与你擦肩而过。
36. 早晨若没生起无常之念,那么白天就空过了;晚上若没生起无常之念,那么夜晚就空过了。
37. 有些人平时念头特别多,总喜欢胡思乱想,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老是安住不下来,非常苦恼。其实你若实在喜欢想,那最好想无常:山是无常的,河是无常的,我是无常的,你是无常的……最终我也会死,你也会死,除此之外,再没有更殊胜的教言了。
38. 有些人整天都在往外追求,向外求,真是非常可怜!他不知道向外永远求不到的
39.车如果没有刹车,遇到危险的路段,就会出事。人如果没有控制能力,当自己的烦恼极度爆发时,就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事来。
40. 为了“将来”殚精竭虑,不停地计划安排。但无常的突如其来,就会把这一切彻底打乱。
41.无常从来不按牌理出牌
42. 当你为今生短短几十年而殚精竭虑时,请不要忘了,漫长的来世也需要你为它奠定方向。
43. 你想得到什么,就要先把这个给别人。比如,想发财,就要先把钱财给别人,这是布施;想长寿,就要先把生命给别人,这是放生;想开智慧,就要先把智慧给别人,这是法施……总之,不管你对别人做了什么,这些最后都会回到你身上,这就是因果规律。
44. 下等者,见别人快乐,心生嫉妒;中等者,自己受苦时,只想自己尽快解脱;上等者,见他人快乐,自己就快乐,见他人受苦,如自己受苦。
45. 宋国的大夫蒋瑗有十个孩子:一个驼背,一个跛子,一个肢体萎缩,一个双脚残废,一个疯癫,一个痴呆,一个聋子,一个瞎子,一个哑巴,一个死在监狱中。
公明子皋问:“你做了什么事,为何祸至于此?”
蒋瑗说:“我平生没有其他过恶,只是喜欢嫉妒。谁胜过我,我就嫉恨他;谁奉承我,我就喜欢他。听到别人行善,我就怀疑他的用心;听到别人造恶,我不经考察就盲目信任。见别人有所得,就感觉自己失去了什么;见别人有所失,就暗暗高兴,好像自己有所得一样。”
公明子皋听后,禁不住叹道:“你这种存心,将会招致灭门之灾,恶报又岂止这些啊?”
如今不少人也像蒋瑗一样,见不得别人好,看到人家拥有财富、受用、美名、地位,心里总是不平衡,老想着:“这个人倒霉该多好啊!”“哪天他人财两空,被打回原形,那就大快人心了!”他们表面上笑眯眯的,让人觉得和蔼可亲,但实际上心胸狭窄、口蜜腹剑,内心充满了恶毒之水。
46. 如此恶意嫉妒别人,实际上是一种愚痴之举。其实你想过没有:你再怎么诅咒人家,也无法改变他福报的一丝一毫,反而只会让自己在起心动念间,大大损耗积之不易的福德?
47. 莎士比亚说过:“你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的确,人一旦有了嫉妒心,真的像着了魔一样,很多事情都不会去考虑。
48. “名誉,是魔鬼对你的奉承”
49.如果你是狮子,别人骂你是狗,你不会真的变成狗,故不用为此而伤心;如果你是狗,别人赞叹你是狮子,你也不会真的变成狮子,故不必为此而欣喜。
50. 他们对名声无比执著。假如自己遭人毁谤,生活、事业受影响了,就痛苦不已,甚至有人干脆自杀。这种行为在智者看来,就像小孩在海边堆的沙屋倒塌了,一直在伤心痛哭一样,是非常幼稚可笑的。
51. 实际上,别人的赞叹,不会让你变好;别人的指责,也不会让你变坏,没什么可执著的。
52. 《窍诀宝藏论》云:“了知赞毁均为空谷声。”所以,任何时候,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我们应以这样的心态观之。
53. 藏族有句谚语:“口中若出言,当视他人脸。”
54.说话一定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55. 我们在生活中,也常会遇到他人的无端挑衅、恶语中伤。面对这些,自己最容易做出、也是最下策的反应,就是反唇相讥或拳脚相加。这样做,固然可发泄一时之气,但最后伤到的还是自己。
56. 骂人的果报相当可怕
57. 气头上说的话,往往是口不择言,且不说来世有什么果报,仅仅是眼前,也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
58. 佛陀曾说:“人生世间,祸从口生。”萨迦班智达也说:“伤害他人之恶语,即使怨敌亦勿说。”
59. 佛教的大乘论典中说过,众生的语言,大致分为三种:上等者为称心如意之语,犹如蜂蜜;中等者为真实语,好似鲜花;下等者为虚语或颠倒语,如同不净粪。
即使说不出最好的语言,也应尽量舍弃最后一种,多说些柔和、悦耳、真实的语言,这样才不会夹杂任何罪业。
60. 你用语言竭尽所能地伤害别人,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残忍,这种残忍所散发出来的气场,会让你在人生中越走越艰难。
61. 一句话会伤天地和气,一件事会酿成终身祸患。
62.我们平时说话时,一定要心存厚道、口下留情,不能想什么就说什么。
63.防人之心不可无,但不能尖酸刻薄,不能总怀疑别人的善心好心
64. 当你在对别人生害心时,无形中已将自己推入了地狱。在这个世界上,你付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不管你对别人做了什么,这些终究都会回到你的身上,这就是因果规律。
65. 自己不要发恶愿,也要劝别人不发恶愿,每个人都应尽量发善愿。一时冲动而发下恶愿,将来的痛苦不是你能承受得了的。
66. 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因一时不快而发下恶愿。否则,仅发一次恶愿,也会带来生生世世的痛苦。
67. 别人在做恶事时,千万不能去随喜。
68. 《诸法集要经》中说:“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由彼无智故,受苦复过是。”见别人造了非法的罪业,对此产生恶劣的随喜心,由于愚昧无知的缘故,自己所受的果报远远超过他。
69. 见别人作恶,对他随喜的话,作恶者需用生命来偿还,随喜者将来也难逃苦果。
70. “人心念善,即有善报;心中念恶,即有恶报。”
71. 命运虽然是存在的,但也并非一成不变。
歹命的人,若尽量行善积德,就算命中本该受苦,也会减少乃至消弭,命运会往好的方向转变;好命的人,若肆无忌惮造恶,就算本该享受安乐,最终也会大打折扣,人生变得坎坷多舛。
72. 福建有一个姓李的人赴京应试。要到衢州时,有个店主梦见土地神对他说:“明天有个李秀才来,他有望高中,你要好好接待他。”第二天早晨,李生果然来了。店主殷勤款待,走时还送给他干粮,并提供车马。
李生问其原因,主人把所做的梦告诉了他。
他听了非常高兴,晚上暗自琢磨:“我妻子相貌太丑,不配当官夫人。一旦我考中当了大官,就该换一个才对。”
李生走后,店主又梦见土地神说:“那个人居心不良,功名还没成就,就想抛弃妻子,现在他已失去考中的希望了。”李生再来时,店主对他非常冷淡,甚至不留他住宿。
李生问是什么原因,店主原原本本地讲给他听。李生又惊又愧,灰溜溜地走了。后来,他果然一辈子都未得到功名。
可见,一次的恶念,就足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73. 现在有些人心非常恶,虽说暂时赚了不少钱,享受了种种世间快乐,但这也只是前世善业的余报,用尽之后就没有了。而他如今所造的恶业,一旦在未来哪天成熟,必将无法逃避痛苦的果报。
74. 在遇到天灾人祸时,为了给亡者超度、令生者消灾免难,让我们共同祈祷观音菩萨,念观音心咒“嗡玛呢叭美吽”108遍以上。
75. 我们若唯一修学心地善良,不但可以蒙受诸佛菩萨加持,今生的一切能称心如意,而且临终时,也不会感受气息分解的剧烈痛苦,生生世世都能获得不可思议的安乐。
76. 《水木格言》中说:不管是出家在家、高贵贫贱,心地善良都是做人的根本,有了它,做什么事情都容易成功。如果你一心利益他人,即使根本不求回报,回报有时候也会突如其来。
77. 无论上师还是弟子,只要为人善良,哪怕他吹一口气,或者给人念经,都肯定对众生有利。
78. 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加持会特别大。藏地常有这种说法:“这位大成就者非常了不起,让他念经加持加持,这件事情肯定会顺利成办。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太好了!”
79. 心善的话,做什么都会积功累德;心恶的话,做什么都会变成恶业。就像一棵树,它的根若是剧毒,枝叶花果全是剧毒;如果根是妙药,那枝叶花果全是妙药。
80. 好事,坏事?行善,造恶?这之间到底该如何区分呢?关键要看自己的发心。
81. 假如你发的是恶心,就算结果皆大欢喜,也算不上是善法;如果你发的是善心,哪怕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仍是功德一件。
82. 《心地观经》讲过:“三界之中,以心为主。”可见发心最为重要。
83. 有些人做的善法非常大,表面上供僧、修路、造经堂,但如果发心不善,是为了竞争、攀比、炫耀,这些也只是一种形象而已,即使修了十三层楼的经堂,这个功德也不大;反之,倘若以善心来摄持,有些行为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功德无量无边。
我们无论做什么,一定要先观察自己的心。
84. 任何苦乐都不会无因无缘
85. 每个人的苦乐,都有近缘和远因。我们的肉眼只能看到眼前的近缘,看不到隐藏在背后的远因。就像一个人发财了,我们看到的是他通过努力,抓住机遇发了财,却无法看到他前世积累的福德。
86. 我们每个人身边,肯定也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千方百计积累,用尽了一切手段追索财富,就像“从石头里榨出血,从鸟儿体内吸出骨髓”一样奋斗,但生活仍然不尽人意。
87. 一个人就算再努力,或者再有智慧、再有能力,假如福报不够,也很难会有称心如意的结果。即使偶尔得到少许财物,也无法拥有很长时间,过不了多久就会损耗殆尽。
与之相反,有些人根本不需要付出太多,许多东西就可以到手,没钱不需要寻求,有财不容易耗尽,无论到哪里,财富都会自然现前,这就是他们往昔福德的果报。
88. 许多人不懂因果,赚不到钱,达不到自己目标就怨天尤人,或是抱怨父母,或是抱怨领导,或是抱怨政策,或是抱怨老天爷……
89. 按照因果规律,你今生有什么样的爹,是你往昔业力造成的,所以,没必要一味抱怨外境,而应尽快从当下行善积福做起。
90. 不少人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肆无忌惮地造业而不自知。如此不怕因果的行为,实在令人不寒而栗。
91.《法句经》中说过:就像播下苦种子定会结出苦果一样,造恶业必定会得恶果。
92.我们没必要为了追求过分的财富,令此身成为恶趣的坠石。
93. 有就享受,没有就坦然接受
94. 一个人的功名利禄,其实跟前世福报有关。
95.倘若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只能折损现有的福报,与所求南辕北辙。
96. 济公和尚在《圣训歌》中曾说:“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
意思是,我们今生的地位、财产,都是前世修来的,前世不积福的话,今生再强求也没用。
97. 平时我跟许多人接触的过程中,常发现他们因看得太多、听得太多,以致追求的目标和手段也很多。
98. 这个世界上,渴求幸福快乐,是人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可真正能如愿以偿的,实际上寥寥无几。
99. 无数人为了所谓的快乐,不惜一切、费尽心机。可他们并不知道,倘若没有前世的福报,今生再怎么付出也收效甚微。
100. 曾经某一世的大宝法王,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信徒前来拜见,供养非常丰盛富足。他身旁的侍者,天天为法王收拾着各地的供养,心中不禁抱怨:“怎么都是供养他,就没人供养我呢?我也很辛苦啊!”
大宝法王知道侍者的心念,便对他说:“明天一整天,我收到的所有供养都归你。”侍者听了很高兴,眼巴巴地盼着第二天的来临。
结果这一天,从早到晚,就是没有人来供养。直到傍晚的时候,才有一个人来供养一块干牛皮。法王将那块干牛皮给了那侍者。
侍者接过干牛皮,心里感到很失望,大宝法王对侍者说:“你看,没办法,作为法王我也帮不了你,因为你的福报只有一块干牛皮而已。”
我们不得不承认,若想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除了付出努力之外,前世的因缘也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