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亦仁“生财有术”小密圈里组织了第二期#你问我答#活动,圈友们提交了28个方案,合计2.88w字,单个方案平均1000字,各种建议纷至沓来,让我大开眼界。
今天这篇文章,我将尝试从这些方案背后的思考逻辑入手,整理出通用的产品推广思路,供大家项目落地时参考。
首先抛出一个观点,要实现用户增长,既要有产品价值,又要有推广运营。产品和推广相辅相成,推广可以带来短期效果,但是只有产品价值才能保证用户可持续增长。
那么本文要回答的问题就很明确了:
1、如何实现产品价值?
2、如何进行推广运营?
一、如何实现产品价值?
要实现产品价值,说到底就是两个步骤:需求分析,需求迭代。
1、需求分析
在这一步里,我们做产品时通常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A、你的产品使用者是谁?
这里的使用者是指终端用户,而不是付费用户,这里是有区别的。有时候这两者是统一的,比如某款网络游戏的付费用户同时也是使用用户;有时候这两者是有区别的,比如某种儿童学习机,使用者是孩子,付费者是他们的父母。
在分析具体的使用者时,要根据产品的特性来明确所有具体的角色。比如起名小程序,以新生儿父母为主;比如小密圈,则区分为圈主和圈友。
B、这些使用者,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在明确使用者之后,要跟团队核心成员充分讨论他们的需求。
从需求类型来看,分为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前者是用户使用该产品时有明确的预期,后者是用户心里潜在的需求。以小密圈为例,有个圈友总结得特别好:
圈主的显性需求:变现、粉丝维护、获取有效信息、资源整合。
圈主的隐性需求:无需投入超出自己负担的时间精力、不会对自己在公众号等平台和广告变现能力造成损耗。
圈友的显性需求:和圈主互动、圈友社交、资源对接。
圈友的隐性需求:获取更加真实有效、更加无水分的信息。
C、如何将这些需求变为明确的产品功能点?
在讨论清楚用户需求后,其实功能点已经呼之欲出了,这里提供几种简单和实用的方法:
1)头脑风暴法
围绕一个需求进行头脑风暴,不考虑是否可以实现,不考虑实现成本,不考虑发言人角色,大家畅所欲言,往往能够收获颇有启发的点子。
2)竞品分析法
寻找市面上跟自己产品直接竞争或者间接竞争的产品标杆,分析其用户体验,是如何满足用户需求的,他们有什么功能上的缺陷?为什么他们没有做这样的功能?
在这次答案征集中,也有圈友贡献了类似的思路:
一个思路是微信群、朋友圈、QQ群、孤鹿、小鹅通、千聊、朝夕日历、小目标等相关产品,分别有哪些功能,其中是否有小密圈值得借鉴之处;
另一个思路是各种著名社群,都在线上办什么事情,这些事情目前用小密圈可以实现吗,如果办不到,小密圈需要做什么改进来满足。
3)用户反馈法
一般来说,每个产品都会有自己的用户反馈渠道,多去看看用户的实际反馈,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启发。还是以小密圈为例。小密圈本身规则足够简单,所以在这套规则上可以衍生非常多的玩法。
按照亦仁的建议,可以持续挖掘和反馈这些玩法,整理成《小密圈的100种玩法》。在这个挖掘过程中,就可以整理出圈主们想在圈子办但是因为产品功能受限的建议,这里也是产品迭代的一个关键来源。
2、需求迭代
需求迭代的过程,就是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两种思维:
A、加法思维,即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
这是一般产品经理比较容易有的思维。比如这次小密圈的方案征集,很多人都提了非常多的产品建议:
搬迁导入功能,圈主在开通圈子后,可以导入之前其他平台已有的精华内容,比如公众号、知乎问答、得到的音频内容,方便圈主在建圈初期快速积累原始内容
增加圆桌和闪圈功能,满足部分短暂建圈的需求,比如我拉3个人在一个新圈子做一场分享,分享完24小时内圈子就解散掉。
互动功能模块化:提供打卡、投票、问答、各种排名、圈子日历、消息推送等模块化功能,让圈主可以轻松解决维护和互动的问题
圈子规则功能化:把常见常用的规则设置成产品功能点,圈主可以直接勾选以及自定义相应规则,来实现奖励、表扬、踢人的规则化和可视化。
圈友价值可视化:提供内置的用户信息填写问卷功能、提供圈主可选的圈友必填信息系统设置(慎用)、提供后台圈友信息(地域/性别/入圈时间/活跃度等)的数据分析图表。
这当然是一种方向,建议也都非常的好,但是有时候一味的做加法,反而会加重用户使用负担。这时候,我们可能就需要尝试切换下另外一种思维。
B、减法思维,即用户厌恶什么,我们杜绝什么。
任何东西都有正反两面,一个产品也是如此,有些功能看似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另一种弊端。比如P2P用户的邀请活动,本意是为了促进推广,可如果规则设定不当,很容易就成为羊毛党的猎物。涉及到做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影响可能更加长远,更要慎之又慎。
然而做减法是需要有非常克制的心态的,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产品经理并不多。还是以小密圈为例,绝大部分参与者在考虑产品优化时都是从加法角度考虑的,但曹大在其最新文章《谈谈社区的用户增长》里对小密圈的减法给了详细的建议,摘录如下:
1)默认用户开圈三不准
第一,不能公开搜索;
第二,不允许公开加入,只允许圈主邀请加入;
第三,不允许收费。
邀请人数,活跃度,内容达到一定标准,逐渐开辟其他权限。
当然,一些信用较好的知名大V可以走特殊通道,是的,这看上去有些不公平,但已经有一些滥开圈子,靠介绍和几个帖子骗钱,然后甩手不管的圈主。
2)对一人多开要严格限制
简单说就是,可以多开,但每开一个新圈,参照如上三不准,其准许公开加入,准许收费的门槛要提高一倍。
3)对各个圈发广告拉人的行为要严格限制
在不同圈串发广告推自己的圈子,不能说一定都是禁止的,但一定要有频度和范围的限制,对过度的行为,封圈,封账户,封保证金。
4)保证金及退款机制
用户入圈缴纳费用,一定时间内可退。
当然,为保护圈主权益,防止那种倒卖资料的,这段时间用户的体验是不完整的,比如不能提问,不能发言,不能浏览精华区,或者只能浏览当天内容。那么只有用户二次确认付款后,才会确认为圈主收入。
圈主的应收款部分扣做保证金,防止一些争议或其他不良事件。类似微信公众号的压款。
加法思维和减法思维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优先级。个人以为,在产品核心价值没足够彰显前,要以减法思维为主导;在核心价值明确,用户大幅增长的阶段,要适当做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但在做加法的过程中,最好能阶段性的做下减法,控制用户的使用负担。加加减减,交替进行,最终都是为了让用户体验的满意度达到最优。
二、如何进行推广运营?
在产品持续打磨的过程中,其实也应该持续进行推广运营。不推广,埋首做事,怎么知道你的产品是否有市场需求;不收集用户反馈,怎么判断自己的产品迭代效果?所以这一步同样重要,在这里,我们依然推荐两个步骤:
1、了解你的用户
A、了解你的目标用户分类。
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用户,大体而言,目标用户主要分为这三类,部分产品可能分类更少。
种子用户:产品上线初期的使用者,也可能有另外一种称呼,尝鲜用户。
核心用户:产品的关键用户,是产品价值的一环。以小密圈为例,就是各种KOL,他们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引领用户。
主流用户:产品用户中人数最多的群体,一般是属于产品价值的消耗者,比如小密圈里大部分的潜水圈友。这类用户还有一种称呼,叫做跟随用户。
B、了解你用户的特性。
推广前问自己几个问题:
1)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跟之前的用户类型不一样,这里指的是用户画像,包括年龄、性别、地域、受教育水平、消费能力等。
要了解这块数据,可以借助既有产品后台数据,比如公众号后台的数据分析实现;也可以通过一些第三方指数,如百度指数里相关搜索词分析来佐证判断;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等方式来明确。
有了这块数据,就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他们的需求,推导出适合他们的宣传手法。比如,你的目标用户都是年轻人,就不适合用太过死板正经的宣传手段。同时,掌握这些数据,也更容易找到匹配的推广渠道。
2)他们在哪里?
这个问题深入分析,就可以得到一堆推广渠道,尽量问细一些,比如:
线上他们在哪里?在什么社区,使用什么APP,关注什么KOL?比如小密圈寻找KOL,可以去相关知识社区里找各种知识网红。
线下他们在哪里?在哪里聚集,最常见的地点是什么?比如某个APP目标用户是宝妈,那么可能妇幼医院是个很好的地推渠道。
3)他们有什么诉求?
这里的诉求其实基本等于之前讨论的用户需求,只不过在宣传推广阶段,需要更明确一些,把用户的核心诉求提炼出来,用简洁有效的方式传递给目标用户。
比如小密圈的口号:连接一千个铁杆粉丝,这句话一下就把圈主的核心诉求说清楚了。但个人以为对于普通的圈友,可能诉求表现就不太明确。在曹大小密圈里看到一个文案就非常不错:粉丝千万,密友几何。感觉应用场景更好哦。
2、制定推广方案
在清楚你处于什么阶段,寻求什么类型的目标用户,并分析了其相关特性后,接下来就需要制定具体的推广方案了。在这一步,我们主要根据消费者或者叫做目标用户的决策流程来设计。
A、引发需求
即触发用户对这块需求的需要,换句话说就是触达用户。在数据上,这一步表现为曝光数据。
以小密圈为例,针对KOL的触发,官方已经做出如下努力:
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地方寻找意见领袖,向他们推荐小密圈。
在科技媒体、行业媒体介绍小密圈,希望能批量打动读者。
做基础内容创作,撰写推荐圈子、运营技巧、软件使用等文章,在公众号、微博、博客等地方发表。
B、提供信息,做出评价
即提供各种相关信息帮助目标用户做出使用该产品的判断,在数据上,这一步表现为点击数据。
还是以小密圈为例,有圈友提出了一些推广方案,比如:
意见领袖会通过百度搜索、微信搜索、知乎搜索等主要入口进行搜索,这几个地方需要对小密圈的功能特点做好内容宣传,为意见领袖的进一步转化做好铺垫。
另外,建议提供一个小密圈变现预估的评测工具,让意见领袖对小密圈整体的变现有个初步的认知,特别同样的粉丝数小密圈跟其他平台的变现效果对比,进一步刺激意见领袖的转化。
C、决定使用
即关键点塑造,给目标用户临门一脚,让他转变为使用者。在数据上,体现为下载、新增乃至与付费相关数据。
以小密圈来说,从开圈动机来说,给KOL提供赚钱案例是一种做法;从运营门槛来说,为各大KOL量身打造圈子玩法是一种做法。这些都是寻找到目标用户的核心诉求,针对性提供解决方案。
D、使用反馈
即用户满意度,我们追求的不是一时的使用量,而是长期的用户增长。在数据上,这可能体现于:活跃、续费/复购、投诉等指标。
在这块上,推广上做得就不多了,更多是产品规则上的设计,如产品章节减法思维的应用;以及运营上的推进,如售后服务、用户调研等,这里就不过多叙述了。
总结下今天的观点:
1、要想获得用户的可持续增长,一靠产品价值的不断打磨,二靠市场推广上的精细化运营。
2、要打磨产品价值,首先要不断分析用户需求,明确使用者,了解其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并将之转化为明确的功能点。但在具体开发中,还要根据产品阶段区分优先级,做好加法和减法的节奏安排,保证用户核心需求的最优体验。
3、在市场推广上,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目标用户分类,然后洞察其用户画像、所在渠道以及关键诉求,最后打通“触达、比较、转化和售后”等用户全生命周期的每个节点,才能实现用户的可持续增长。